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李 杰

字数:1553 2023-11-26 版名:教育理论
  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广,语文学科的教育关注点逐渐从硬性的知识点向能力和素养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重视提问的作用,巧妙提问,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难度梯度化,把握文章主题
  小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思维认知能力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面对过难的问题容易出现思维卡壳的情况,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转换思维方式,在设置难题之前,结合题目难点设置前置性问题,由浅入深,逐步提升问题难度,为学生解决理解复杂的问题做足前置性准备,促进学生成长。
  以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为例,如何让学生从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言行描写、外貌描写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课上提问方式,将“为什么作者要花费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工厂的环境”这一问题转变为多个阶梯化的问题,“‘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这句话体现了工厂环境的什么特点?”“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呢?”“‘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为什么要强调脊背的瘦弱呢?”“结合文中的细节分析作者笔下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具备哪些特点?”“同学们,我们回过来思考一下,这样恶劣的工厂环境描写体现了什么?对后文有着哪些影响?”在解答连续性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突破文本的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动态生成问题,赋予课程生命力
  尽管教师在课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但现代化的语文课堂不是一潭死水,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如果一味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推动教学进程,容易影响学生的自由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为赋予课程生命力,使学生能够在尽情张扬个性的同时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际情况和学情发展当堂设置问题,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认知活动的新起点,使教学活动围绕新起点展开,动态生成问题,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以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穷人》为例,教师按照预期在通读文章后安排学生讨论“贫穷”在文中的体现方式,思考桑娜夫妇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等,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到桑娜从邻居家中收养孩子的行为上,并自发地开始了热烈的讨论,为如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从学生的讨论行为出发设置问题:“大家对桑娜收养邻居的孩子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意见,大家思考如果桑娜出身于贵族家庭,那么我们对她收养孩童的行为是否还会产生这样大的争议呢?”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收养孩童”转移到“贫穷”上,确保学生的讨论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三、把握问题切入点,促进思考发生
  小学生的思维较为混乱,在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把握不住文章重点的情况,为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充分把握提问艺术,从可能引起学生思考的重点内容处入手设置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助力突破学习重难点,促进学生成长。
  以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为例,为让学生理解治病过程中扁鹊的心理变化经历,教师设置问题:“大家发现了吗?每次扁鹊看病结束前后描写扁鹊行为的语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开始的‘扁鹊走后’,到‘扁鹊只好退了出去’,再到‘扁鹊连忙退了出去,’最后到‘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掉了’,扁鹊的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在问题的提示下迅速进入到探究人物思想情感变化历程的过程中,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奠定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提问艺术,要求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提问的作用,不断钻研提问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合理运用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问题带动学生参与到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之中,促进学生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