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跳月”中品味民族管弦乐《阿细跳月》

□姜子月

字数:1103 2023-11-26 版名:知行
  《阿细跳月》又叫跳月歌,其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流行于云南弥勒西山彝族阿细人之中。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坪上“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们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乐器,边奏边舞;姑娘们则随着音乐,边拍手边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作曲家秦鹏章就采用了彝族“跳月”这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写成了这首民乐合奏曲。
  根据以上知识背景,我抓住了“跳月”这一特点,思考制定了教学环节:情景律动导入—跳起三步乐、弹起大三弦—欣赏乐曲—重复聆听—聆听主题音乐发展的变与不变—师生共同用音乐与舞蹈诠释《阿细跳月》—课堂总结。
  情景律动环节,我采用生动的阿细族舞蹈动作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来达到以美育人的目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音响,总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和情感世界,使人陶醉。学生只有在感受、体验、理解、表现艺术以及参与审美活动时,才能充分体验艺术的美和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深刻意义。
  跳起三步乐、弹起大三弦环节。新课标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鼓励学生表达感受和见解。通过跳起三步乐、弹起大三弦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彝族阿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激发学生对《阿细跳月》学习的兴趣。
  完整欣赏乐曲《阿细跳月》环节。《礼记·中庸》记载:“致广大而尽精微。”音乐学习亦如此,先整体感知音乐情绪、速度,然后分步聆听,最后进行整体构建。因此,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聆听全曲—模唱主题乐句—重复聆听—聆听主题音乐发展的变与不变这四个分环节,通过填词模唱音乐主题、唱画图形谱,加深对音乐主题的记忆,为深度聆听作铺垫。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创编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为了降低难度,我将舞蹈律动贯穿在每个环节,经过了一节课的渗透,在最后舞蹈视频的加持下,学生大部分能完整表现出来。
  新课标提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功能。本课的评价方式有师评、互评、自评,以诊断、激励为主,使学生了解自己本节课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本课《阿细跳月》,将我们的思绪带往了祖国的西南地区,古老质朴的彝族阿细人依山傍水,世代生活在那里,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无限的向往,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如今,《阿细跳月》不仅走出了村寨,走出了云南,走出了中国,更登上世界的舞台。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由衷地感到自豪。让学生们知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音乐是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我们要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我们的民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