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学校停办的现实困境

□梁 好

字数:1206 2023-11-22 版名:声音
  日前,始建于1953年的公办学校安徽省宿松县河塌乡油铺小学,因“招生不足十人,教育成本过高”,于2023年9月份作出停办决定。
  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愈加明显,人口由乡村流向城镇,乡村空、城镇挤,加上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乡村学校日渐凋零,城镇学校大班额、大校额日渐突显,这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问题。招生不足十人的学校发出停办公告,实质上,正是一些乡村学校面临的困境。
  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保障教育的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以及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以督导评估为杠杆,尽力缩小城乡办学差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出现,却为基层教育带来不可逾越的现实难题。既要教育公平,又要教育质量,既要教育均衡,又要办学效益。对于小规模学校如何定位发展,需要政策的定力,更需要积极稳妥地处理。
  在相当一部分乡村学校,生源仅有几十人,生源少,教师数量相对不足,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上学的需求,但要解决上好学问题,却并不那么简单。小规模学校,教师教研活动开展困难,专业发展劲头不足,教育管理难免松懈,教育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这样的学校办学成本与办学效益明显不成正比。
  要解决小规模学校问题,单纯的保留与硬性的撤并,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事实上,无论撤并也好,保留也罢,都需要寻求有效的出口,保证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的稳步提升。
  今年6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科学制定城乡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这是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面对人口城镇化流动趋势,需要加速城乡学校布局,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通过资源的优化,提高办学效益。但这种优化必须建立在尽可能满足乡村教育的需要,必须以保证教育公平为前提。对于优化教育资源后的小规模学校学生上学问题,一方面,通过办好乡村寄宿制学校,为远距离学生提供食宿服务,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对于偏远山区,交通不够便利,也应视情况保留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提供更多资金、资源、师资的支持,满足学生上学的需要。
  由此可见,解决小规模学校生存的困境,需要建立统整思维,从区域教育资源布局优化入手,从立体式教育保障着眼,撤并小规模学校,必须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此,才能保证教育的公平。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办好区域乡镇中心学校,提供寄宿制条件,或是实施区域校车运营机制,让学校虽远,但学生上学并不困难。
  总之,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解决小规模学校问题,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更有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这才是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