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歌的旋律:

古腔老调今韵新声

字数:1563 2023-11-22 版名:文化
  □杨舒越
  陕北民歌记载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爱情、风情民俗、喜怒哀乐和社会变迁,悠扬的旋律、豪放的风格、高亢的气韵、真挚的情感和率真的语言,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其灵活丰富的曲式架构、独具特色的调式调性,无不洋溢着西部音乐的鲜明特征。
  尤其是陕北民歌的旋律中,除包含音程中的典型四度、五度、八度外,还有大小六度和小七度的特色音程跳进,特性音程大幅度的跳进出现,引起大起伏的旋律线条律动。而调式是旋律进行的基础。1.典型四度跳进: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旋律法则是迥然不同的。一般整个西北高原风格的民歌中,最鲜明的旋律特点就是跳进的频繁出现,它有别于其他地方民歌的旋律特点。陕北民歌的旋律中,主音的下方四度音与上方四度音对调式主音的突出支持,形成了鲜明的四度跳进音程。如《脚夫调》属于下徵四声徵调式,这是由三个骨干音F、bB、C构成的旋律,一开始便采用了连续的双四度上下行,最后在进入主音之前才出现调式Ⅱ级音C。《脚夫调》是陕北黄土高原最具特色的乐种“信天游”的代表曲目之一,旋律起伏较大,具有奔放、自由、苍茫、深沉的特点。所以,在高音区四度跳进,容易烘托明朗、热情的音乐情感,在音程进行中,高音区四度下行则具有稳定和沉着的收拢性。音程间的转位在上、下行的过程中起到了美化乐思的作用。因此,从审美意义上讲最终使受众获得美的享受。2.其他音程跳进:由于高原山区的音乐中大跳进的出现比较突出,除了四度、五度、八度外,还有大小六度和小七度的特色音程跳进也被普遍运用。小七度音程有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种,跳进出现在徵—羽、宫—商、商—角之间。信天游音乐中的纯八度音程也有两种跳进方向,多在两徵音、两羽音之间进行。3.跳进音程之间的经过音:陕北民歌中,常把调式的骨干音放在节拍的重要位置,四度进行时加入经过音,并与多彩而有规律的节奏相结合,例如《兰花花》,整首曲调还是围绕三个骨干因(D、G、A)进行的,为了使旋律流畅动听,将Ⅲ级音和Ⅶ级音作为邻音、经过音或倚音,在四度进行中,出现了上、下行级进。匈牙利音乐学家萨伯奇·本采指出:“一切旋律的形态和音调当然有一定形式的习俗与之相适应的含义为基础。”
  对于陕北民歌的旋律,声调固然重要,但方言节奏对民歌节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民歌旋律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1.语言性作用:主要来自于方言声调与方言节奏的影响。2.情感作用:不同的语句包含着不同的感情色彩,当带有感情色彩去演唱时,会对旋律变化产生影响。3.音乐惯性思维的影响:当地民间音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并稳定传承。
  在历史的推动下,陕北民歌开始向现代化发展,新生代重新邂逅父辈唱过的民间小调。1984年获得“百花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的《人生》,便是再次启用了沉寂数年的陕北民歌,基本曲调采用了《天下黄河几十几道弯》,男女主人公道别时的音乐是《走西口》。粗重的喉咙低缓吟出,村路绵绵,黄河蜿蜒,不绝如缕的歌腔,引向天水交接的远方,凄楚、苍凉、涩重,民歌本色寓意了生活本色,当代人突然在古老歌风中再次品到了人性真实。在表达纯真质朴的情调上,没有什么可以代替民歌了,附上当代之魂的旧形式,弥漫于老腔中。饱经风霜的老汉给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的年轻人诉说陈年旧事,背井离乡的恩怨离愁与道德冲突瞬间接轨,映衬出冰冷的现实中渴望的温暖。古腔老调,今韵新声,交融一体,瞬间焕发出矫正纷扰喧嚣的新立场。
  陕北民歌有着“不可企及的美”,一方面不断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以增强自身艺术生命力,另一方面又慷慨地给其他民间艺术、专业艺术以多种养料。分析民歌的艺术特征为研究之常态,而为什么陕北民歌引发了越来越多的持续关注?至关重要的是它与中国社会巨大转型产生的需求相匹配。陕北民间音乐寄托了普罗大众挣脱被奴役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实现民族解放、获得中国品格的夙愿,把它推向前台,就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