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拓展性作业设计要坚持“三性”

□刘长波王钰媛

字数:1473 2023-11-19 版名:教育理论
  拓展性作业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能力与思维方面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小学教师设计拓展性作业时,应着力于提高拓展性作业的创新性、层次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紧跟时代,坚持创新性
  创新是作业设计必须具备的规律和要求。一方面,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们渴望并且需要在具备一定挑战性与创造性的活动中学习与成长,这是拓展性作业设计应遵循创新性原则的一个外在条件;另一方面,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创新性作业的设计。由此可见,创新性是作业设计的必然规律,小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需要坚持创新性。
  基于各学科拓展性作业的现状,可以对作业进行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第一,作业形式创新。作业设计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进而影响到学生作业完成的效果。例如:语文学科的技能培养主要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过去传统作业的设计大多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为主,难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拓展性作业设计时应重视对作业形式的创新,新的作业形式应包含如: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口头作业与动手操作作业、合作作业与接力作业,而不应仅以书面作业为主。第二,作业内容创新。传统作业的内容多为机械重复的,长此以往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阻碍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应该对作业内容进行创新,可以在围绕教材的前提下与时俱进地添加一些内容,如让学生根据某篇课文写一段后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感以及所想完成作业。
  二、因人而异,关注层次性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还应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设计各类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课堂知识。不同的学生接受能力也是有差距的。因此,小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必须要保证设计的作业是学生发展与进步真实需要的。
  层次性原则是基于学生差异性出发的。小学生们的各方面水平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距,因此,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时要注意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进而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拓展性作业进行多层次的设计,可以设计数量上、类型上、形式上以及深浅程度不同的拓展性作业。并且找出适合不同类型学生发展的区位,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努力之后都能得到应有的收获,优等生得以创新,中等生得以发展,后进生得以提高,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学生不把拓展性作业当成一种负担,而且还能提升学生对此类拓展性作业的期待感,但是这也需要老师能够对班里同学的具体情况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不同的作业。
  三、结合实际,增强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小学语文作业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也证明了:具备趣味性的作业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是较高的。学生本身会对作业存在一种天然的抵触心理,所以小学教师就要特别注重作业本身的趣味性,通过作业的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不同层面发挥的功能差异,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增强拓展性作业的趣味性:第一,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高年级的小学生虽然在阅读课文时已经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但是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大多是较为浅显的,对课文的核心含义是比较难发掘的。因此,在设计拓展性作业时,教师要注意语言的实用性,尽量避免运用一些抽象的词汇,确保小学生在思考的同时有内容可写。第二,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与玩结合。当今社会互联网快速发展,教师在设计拓展性作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特有的便捷性与全面性,以互联网的融入来提高拓展性作业的趣味性。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