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雷 强

字数:1548 2023-11-19 版名: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要以情境为手段,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需求开展一系列探究性活动,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参与性,最大化数学课程的价值。文章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需要教师注重对其思维的有效培养。具体而言,小学生的思维发育尚不完全,对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理解较难。与此同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在上课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实际学习过程相对被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其主动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探索。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更大的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内容的指导下,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究。对此,教师可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大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随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再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师生及生生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分享解题思路的方式,深入挖掘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在解题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完成解题步骤,继而实现对自身思维方式的创新,促进数学能力全面发展。
  二、基于数学问题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对实践教学的开展加以重视,基于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同时,教师还需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纠正其对数学学习的错误认识,从而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具体而言,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所学知识改善生活,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探寻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技巧。由此,在生活情境的指导下,原本抽象晦涩的数学问题得到形象化处理,学生一方面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学习效率也得以提升,且自身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三、选取趣味性的情境内容
  现如今,仍有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从实际授课情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知识传授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对其思维的培养效果也相对较差。对小学生而言,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但已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探寻适宜的教学方式。此过程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以更加便捷的方式完成知识学习。因此,教师需转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使其真正意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运算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文具采购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为自身以后的发展提供助力。对此,教师可提出问题“计算器每个22元,钢笔每盒24元,每盒里有4支,现在需要购买2个计算器与2支钢笔,共需多少钱?”从计算过程来看,有的学生计算计算器与钢笔的采购价格分别为22×2=44元以及24÷6=4;4×2=8元,随后经过相加得出结果,而有的同学则直接列出算式22×2+(24÷6)×2=52元。由此可见,生活情境教学的应用对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独自探索,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云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