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分配生制度改革还需“科学定位”

□许朝军

字数:1541 2023-11-15 版名:声音
  浙江省教育厅日前发布《关于做好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工作的通知》,规定明年优质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比例不得低于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60%,2025年起分配生招生比例达到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70%。其实不光是浙江,自推行普通高中招生分配生制度改革以来,各省市几乎都是沿着不断提高比例的“线路图”,来深化普通高中招生改革的。不少地方都已经将分配生招生的占比从50%提高到了60%甚至是70%。
  何谓分配生?分配生是指一些优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招生时,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将这些招生计划均衡地分配到符合推荐条件的各初中,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初中毕业生予以录取。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分配生制度,最大的好处是让一些非优质初中的学生也有机会进入优质高中学习,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升学机会。同时,分配生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初中择校热和愈演愈烈的名校竞争以及中招分数内卷的应试化畸形。它也有利于促进各初中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使得一些非优质初中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随着分配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逐步提高分配生比例,这样从表面上看,更有利于薄弱初中发展,利于区域初中教育均衡化水平提升,也利于义务教育末端评价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完善。但不断提高分配生比例也同样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同区域内,城乡初中和优质薄弱初中之间,存在天然的办学水平差异,分配生比例提升对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而言是政策利好,但是提高分配生比例后,薄弱初中和优质初中之间必然面临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薄弱初中的分配生名额充裕,但优质初中因为优秀生源集中极易出现分配生数额不足考生扎堆集中现象。同样的中考分数,在薄弱初中可能享受到分配生政策福利惠及,但优质初中却面临即使享受分配生却仍无望升入优质高中的尴尬。同时,分配生比例增加,必然导致统招生比例下降,那么相对于高分考生而言,因为身处优质学校学生分数集中很可能导致高分考生落榜。如果一个县域内优质高中不止一所,招生又实行分批次平行批次录取,对于部分优秀学生而言更容易出现滑档落榜后果。
  推行分配生制度的政策初衷,是让薄弱学校初中毕业生同样有升学机会,也让薄弱学校有抓提升促均衡发展的动力。但如果一味提高分配生比例,会导致一些成绩处于统招生和分配生边缘的学生,升入初中时出现“逆向择校”甘愿到薄弱初中就读,这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源流动。最大程度地满足初中生升入优质高中学习需求必须建立在公平之上,消除中招应试化倾向改革义务教育评价机制的重点,是综合评价一个初中毕业生,并运用评价结果引导其实现基础教育末端教育的分流进而为未来成长奠基。
  所以,分配生制度改革需要不断深化,但一味提高比例不是改革深化的“万能药”。当务之急,是要科学定位分配生制度改革,并从促均衡、促优质、提水平、保公平的角度出发,建立完善配套中招改革政策支撑。
  一方面,分配生比例不能一味提高,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必须保证制度的实施不至于出现影响优秀学生升学机会公平的走偏情况。
  另一方面,应该在保证分配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基础上,充分考虑优质均衡提升的着力点和政策支持增长点。不管是分配生制度如何深化,优质均衡仍是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围绕优质均衡和教育机会公平做文章。首先是从初中集团化办学角度入手促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其次,积极推行中考综合评价改革。同时,也让具有职业素养特长和培养潜质的学生,科学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另辟成才蹊径。更关键的一点是,可以从职普融合发展角度,对现有高中阶段教育进行深度改革,打通职普双向流动通道,在高二进行二次选择分流,这样也能为高中生生涯发展和未来成才方向选择提供帮助,并减少中招考生选择以及录取机会导致的遗憾,这对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而言,更是一种科学有益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