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宋小佺

字数:1459 2023-11-12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的推行,让学校回归教学本位,推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警示着学校不仅要重视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实现“减负增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前,如何实施和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重点。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期在践行“双减”政策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转变观念,重视心理疏导
  
“双减”政策为小学生带来了好消息,减轻课业负担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作业少了”“书包轻了”“不用上课外班了”“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睡眠了”。可是,“减负”的“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如对于教师而言,“双减”政策要求广大教师在学科教学方面实现“减负增效”并关注学生心理、情绪、情感变化,但部分教师却始终聚焦于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查漏补缺”工作,使得部分小学生经常感到焦虑、迷茫、绝望甚至恐惧,从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基于此,学校应强化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转变他们的观念,引导其将心理疏导工作放在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双减”政策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引导教师通过各种措施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及时转变其消极的观念和学习态度,促其全面健康成长。
  二、依托信息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重视在线平台即时互动的教育功能
  “双减”实施之后,学生有了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间。随着网络的普及,小学生难免会沉溺于虚拟世界中。长期接触网络,他们会受网络思潮的影响,变得消极、抑郁、焦虑,更有甚者会对现实感到深深的恐惧和不安。这种心理困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患。笔者建议,学校一方面可通过微信、QQ、社群等即时通信工具来向学生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结合案例对学生就某一方面的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引导。另一方面,可借助于学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搭建一个立体化的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设置学生留言互动窗口,鼓励学生遇到心理困惑时大胆留言,平台内会有专门的心理老师负责答疑解惑。
  2.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拥有更好的心态、更好的发展,每一所小学应设立一个健康辅导室。该辅导室除了专门为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外,还要负责学生记录、整理、分析心理档案的工作,必要的时候还要针对某一学生的问题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和提供虚拟心理干预体验的空间,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局。
   三、家、校、社多方协作,构建“心”育体系
  在“双减”政策大力实施的当下,学校可与家庭、社会合作,构建家校社于一体的“心”育体系。学校方面,可定期组织文艺表演活动、体育活动、读书活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放阅览室,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进来,不断拓宽自己的学习视野;家庭方面,家长应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去打球、旅游或参加志愿者活动,抑或是陪孩子聊聊天、读读书、玩玩游戏、做做手工。通过这些方式引领孩子离开虚拟世界,感受现实世界的充实与美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健全的人格。社会方面,要充分关注家长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实践需求,在假期或双休日,开放美术馆、博物馆、阅览室等,为学生和家长创设一种便捷、放松、舒适的活动和实践场所,培养学生阳光、美好的心态。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要不断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不断完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同时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依托信息平台搭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并通过多方协作构建“心”育体系,促进学生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机场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