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读课文学习的新路径探索

□王 莉

字数:1511 2023-11-12 版名:教育理论
  统编教材强化阅读,采取“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设计,即由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为了实现从课内教读到课外阅读的过渡,统编教材设置了自读课文。自读课文承担着提升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功能。本文着重探讨自读课文的重要价值、教学策略。
  一、自读课文的意义价值
  1.自读课文是对教读课文阅读方法的运用
  自读课文使学生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和方法沉淀为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由教师引导逐渐走向自主学习。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议论文为例,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议论性文章,笔者以教读课文《敬业与乐业》为范文,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带领学生归纳文章论点,寻找论据,分析论证方法,理清论证思路,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议论文有了整体了解,随后在自读课《论教养》中让学生自读,让学生结合旁批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找出本文的论点以及课文所运用到的论证方法。这样,通过教读课文的学习与自读课文的实践运用,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2.自读课文具有沟通教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的桥梁作用
  自读课文的教学应把握自读课与教读课及课外阅读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统编教材中,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在语言特色、文本风格、思想内容方面有相似之处,这样在教学时就能够将教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进而找到课外类文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最终实现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会读书的目的。自读课文在这三者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
  3.自读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接触人类优秀文化,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来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人类的灿烂文明,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可是,教读课文毕竟有限,学生所了解的知识甚微,而自读课文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不增加学习负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1.用好助学系统,提高课堂效率
  自读课是对教读课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的“实战演习”,但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不行,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引导。笔者以为,教师引导和设计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文章的不同体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女娲造人》中,笔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将这节课设计成以组为单位的竞赛形式,竞赛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静静阅读,静心思考,通过这个环节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下来将旁批和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设计成竞赛题目(必答题、抢答题),有效地发挥了助学系统的作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更熟练地掌握了神话阅读的方法。
  2.学生相互触发,教师择机点拨
  在交流和分享中,同学们互相启发,教师择机点拨,学生往往会获得新的语文经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以笔者设计的九年级下册自读课《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例,此篇自读课文没有任何助学系统,笔者将这节课设计成阅读汇报课,让学生结合前面的自读课文,将自己在阅读时的疑惑、理解、感悟等随文批注,然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交流自学收获,老师适时点评,这样学生能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并且对课文内容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自读课文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课堂活动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对学生自主阅读的信息适时评判、修正、补充、提升、总结。
  笔者相信,只要在语文教育教学的园地里不断耕耘、不断探索,就一定会找到语文教育教学的新思路、新途径,把教读教学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读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新途径。
  (作者单位:陕西省合阳县第三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