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低年级朗读能力培养探析

□齐正英

字数:1509 2023-11-12 版名:教育理论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对小学第一学段提出的实施要求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朗读刚处于起步阶段,对语句感悟不深,加上识字能力有限,因此常常读得结结巴巴,更缺乏感情,要让他们达到这个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我接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后,为了完成这一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确定了“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的策略研究”为课题,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朗读过程中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也逐渐增强,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回顾自己的成功经验,我在一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朗读指导:
  一、提出要求,明确读前目标
  朗读是阅读教学常用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在朗读时漫无目的,即使读再多遍,收效也是甚微的,因此,在朗读前提出读书要求方能到达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初读课文时,提出如下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看清文中的标点符号;做到不读错音,不掉字、不加字、不颠倒、不唱读;读不好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接着教师进行朗读检查,依据朗读要求进行评价。学生在这些要求下反复朗读,也就达到了正确、流利地朗读这一目标。久而久之,学生也知道了自己在读课文时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二、做好读中指导,掌握朗读技巧
  朗读是把文本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朗读者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在朗读指导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示范读。低年学生模仿能力强,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结合学生这一特性,老师或者优秀学生的范读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这也是阅读教学中一种既高效又直接的朗读指导方法。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坐井观天》一文时,我先范读青蛙的话,读出青蛙的傲慢,再用另一种口吻读小鸟的话,读出小鸟的诚恳,然后让学生试着像老师这样读。老师这样的示范,既让学生明确了模仿的重点,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模仿动机。
  2.恰当点拨。学生要提高朗读能力还需要掌握一些朗读技能,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朗读材料进行朗读方法、技巧上的点拨。如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时,让学生先读准词语的读音,再读顺短语,学会给长句断句,最后就能读通读好长句了。在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时,要关注人物个性特点,可注意句子的标点,体会说话的语气,可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读出恰当的语气,还可以联系生活情景练习朗读,读出句子轻重缓急、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学生在这样的指导练习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提高了朗读水平。
  3.合理点评。一、二年级学生在朗读中需要师生之间生动贴切、合理的点评进行鼓励,来增加孩子朗读的信心。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作出恰当的评点,让他们在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朗读。当然,学生之间童真、稚气的互评,也能调动学生朗读的激情,提高朗读的信心。
  三、大声朗读,养成良好习惯
  大声朗读能够提高语文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学生大声朗读时能够让注意力更加集中,还有利于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因此,在学生的朗读练习中,我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对朗读声音较小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让他反复练习、放开嗓音读,对满意的朗读进行表扬,树立信心,这样学生就会爱上朗读。学生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孩子朗读的自信心,提高了语文素养,还养成了良好的朗读习惯。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与朗读指导、朗读点评、朗读习惯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师也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巴县泾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