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海外研学”撑起一把“规范伞”

□廖卫芳

字数:1228 2023-11-08 版名:声音
  欧洲五国考察地中海与欧洲文明、澳大利亚教育及生态环保调研、爱尔兰iExplore寒假国际研学项目……离寒假还有两个多月,针对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各类寒假海外研学信息集中发布,时隔三年中断的项目也再次启动,海外研学咨询和招生进入旺季。对此,业内人士提醒,市场上打着“研学旅游”旗号的产品很多,有些学校校内组织得比较规范,也有些市场上的产品良莠不齐、货不对板套路多,家长应注意甄别。(10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眼下,离寒假还有两个多月,“海外研学”就已提前开启火热的“报名模式”,这说明“海外研学”很受欢迎。“海外研学”是指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到海外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海外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可以说,通过“海外研学”活动,不仅能让学生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而且能让学生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但随着“海外研学”热潮的出现,乱象也频发。一些海外研学项目收费高、体验差。比如,有的海外研学项目收费动辄二三万元,甚至五六万元之多,但事实上,个别研学团的饮食、住宿、出行成本甚至比普通旅游团还低,高昂的费用只是个噱头。有的营地、师资、线路不如预期,远达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预期。正如有网友反馈,今年暑假海外研学中介宣传称英国的夏校在伦敦附近,结果孩子到了才发现学校非常偏远,住宿条件也较差;学校的老师也只是代课老师,是否有资质完全无法考证。有些项目写入了游览线路,但也只是开车路过看一下,还有的因组织方错过预约时间被取消。可见,不少“海外研学”属于“名不副实”。
  如何让“海外研学”名副其实呢?笔者以为,亟须给“海外研学”撑起一把“规范伞”。一方面,亟须完善海外研学的标准。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标准就有什么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眼下“海外研学”旅行市场监管不到位,从根本上说是缺少标准。因此,有必要制定海外研学准入标准、资质标准、产品标准、运行标准、内容标准等,让组织机构有“标”可依,对“标”组织,切忌各家各“标”,无序组织。另一方面,亟须抓紧海外研学旅行全要素体系建设。海外研学旅行既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又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研学基地、研学线路、研学教师、研学课程、研学安全等。只有构成海外研学旅行的完整链条,才能规范“海外研学”活动。
  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一方面,要对海外研学组织机构进行严把关,把好审核关、资质关、准入关,严防一些无资质的“海外研学”组织机构混入其中,坑骗家长和孩子。另一方面,要对无良海外研学组织机构进行严处罚,不妨通过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等处罚手段,让其既付出“经济代价”,又付出“诚信代价”,更付出“禁业代价”,倒逼其规范组织研学活动。
  此外,家长一旦遭遇“海外研学”名不副实,既要对组织机构理直气壮地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任凭“海外研学”名不副实,坑骗家长和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