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提炼设计的路径探索
□余寒冬
字数:2497
2023-11-05
版名:知行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教师“碎问”,学生“碎答”的现象。成串的“碎问碎答”让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提出的问题,急于找问题的答案,课堂被“碎问”所左右,看似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其实这些关键性问题是老师帮助学生找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问题“逼迫”下去找答案,学生的主动性并未调动,离开了老师的提问,学生什么也不会做,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主问题的设计是对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余映潮老师的教学主张是主问题和板块式教学,《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一书中对主问题有如下阐述: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这种研究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所谓的主问题就是能引发对文本阅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主问题可以是一个。它是一个话题,足以概括教学内容的整体,支撑一堂课或整个文本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主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它们既相对完整独立,又环环相扣,科学推进,从不同角度深化对文本的学习。
一、以标题为出发点,提炼设计有逻辑关联的主问题链
围绕标题,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生发具有逻辑性的课堂教学主问题。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提炼出阅读期待:谁怀念?怀念谁?怀念什么?怎么怀念?为什么怀念?最后形成人们认知的三个逻辑问题:怀念什么?怎么怀念?为什么怀念?“怀念什么”关涉文章内容,“怎么怀念”关涉文章写法,“为什么怀念”关涉文章中心,课堂就围绕这三个主问题展开。《植树的牧羊人》围绕“为什么植树?”“怎么植树?”“植树的结果”展开。《孙权劝学》围绕“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结果”展开教学。这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往往就串起了本课阅读教学。
二、以标题的关键词为出发点,提炼主问题设计的抓手
标题简而言之就是文章的题目,对课文标题,一般的做法是一读了之,仅仅把它看成标题而已。岂不知,标题可是被称为文章的眼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标题是高度概括化的文字,或指向文本内容,如《春》指向文本的主要内容,《散步》指向文本的主要事件,《走一步,再走一步》指向文本的中心。
《伟大的悲剧》课堂设计围绕“伟大”和“悲剧”两个关键性词语开展课堂教学。
标题“伟大的悲剧”可以拆分成“伟大”和“悲剧”两个词语。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谈谈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提示:先理解悲剧,再理解伟大)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触摸,感受理想失败之悲伤、环境恶劣之悲伤、失去同伴之悲伤、等待死亡之悲伤等,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从悲伤我们看到了斯科特等人的责任、荣誉、相互理解、集体荣誉感强烈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在同厄运搏斗中心灵无比高尚。
三、以文本“矛盾处”为出发点,提炼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参与的过程,任何一项活动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尤其是思辨性问题,更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
2023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本任务群的实现需要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任务群“教学提示”部分要求: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四学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
《社戏》利用最后一段的矛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那夜的戏好吗?那夜的豆好吗?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关注文章写戏、写豆的段落,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戏很无聊,但是有一路的美景,有伙伴相伴的快乐;豆是普通的豆,但是有无私的伙伴;可见,戏和豆不是作者的关注点,而平桥村这个自由、快乐的“乐土”,其间的人性美、人情美才是作者喜欢和向往的。
四、以单元任务完成为落脚点,提炼设计能促进单元整体学习的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倡导基于学生的整合式学习,这就需要改变过去以零碎知识学习,零散能力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把握教材,站在单元立场审视教与学的关系。以大概念为统领,设计具体的活动任务,单元单篇课文不再是学习对象,而是为完成活动任务必需的学习材料(支架),于是这个具体的单元核心任务就是支撑整个单元学习的主问题。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为抒情性文章,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体裁为诗歌,但均有景物描写,结合单元提示要求,以“文学作品中景与情的关系”为大概念,设计了以下核心问题:
2023年十一长假来临,全国形成旅游高峰。有“三乡文化”美誉的镇巴,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你作为镇巴人,也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学校倡导人人做家乡的代言人,制作一份“镇巴旅游手册”。班级承担“自然资源的宣传和介绍”部分任务,将镇巴的自然资源宣传和介绍给外地游客,让他们了解镇巴,并到镇巴旅游。
根据以上核心问题,设计了主问题:如何将家乡的景物写得美好,让外地游客有饱览美景的欲望?
整个单元教学围绕这个主问题,以三篇课文、四首诗歌为学习材料,获得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景抒情的能力,完成班级承担的“自然资源的宣传和介绍”部分的任务。
主问题设计不仅适用阅读教学,也适用写作。主问题的设计途径很多,从教材出发,从教学重点落实、难点突破等。但要设计出有价值的主问题,就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研究学情,提升专业素养。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存在教师“碎问”,学生“碎答”的现象。成串的“碎问碎答”让学生疲于应付老师提出的问题,急于找问题的答案,课堂被“碎问”所左右,看似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其实这些关键性问题是老师帮助学生找的,学生只是在老师的问题“逼迫”下去找答案,学生的主动性并未调动,离开了老师的提问,学生什么也不会做,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
主问题的设计是对阅读教学中提问设计的一种创新。余映潮老师的教学主张是主问题和板块式教学,《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一书中对主问题有如下阐述:主问题的研究,实际上是课堂提问研究。这种研究的着眼点与着力点是: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来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探究。
所谓的主问题就是能引发对文本阅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主问题可以是一个。它是一个话题,足以概括教学内容的整体,支撑一堂课或整个文本的教学,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欣赏等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
主问题也可以是几个。它们既相对完整独立,又环环相扣,科学推进,从不同角度深化对文本的学习。
一、以标题为出发点,提炼设计有逻辑关联的主问题链
围绕标题,可以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生发具有逻辑性的课堂教学主问题。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引导学生,提炼出阅读期待:谁怀念?怀念谁?怀念什么?怎么怀念?为什么怀念?最后形成人们认知的三个逻辑问题:怀念什么?怎么怀念?为什么怀念?“怀念什么”关涉文章内容,“怎么怀念”关涉文章写法,“为什么怀念”关涉文章中心,课堂就围绕这三个主问题展开。《植树的牧羊人》围绕“为什么植树?”“怎么植树?”“植树的结果”展开。《孙权劝学》围绕“为什么劝”“怎么劝”“劝的结果”展开教学。这些逻辑性强的问题,往往就串起了本课阅读教学。
二、以标题的关键词为出发点,提炼主问题设计的抓手
标题简而言之就是文章的题目,对课文标题,一般的做法是一读了之,仅仅把它看成标题而已。岂不知,标题可是被称为文章的眼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标题是高度概括化的文字,或指向文本内容,如《春》指向文本的主要内容,《散步》指向文本的主要事件,《走一步,再走一步》指向文本的中心。
《伟大的悲剧》课堂设计围绕“伟大”和“悲剧”两个关键性词语开展课堂教学。
标题“伟大的悲剧”可以拆分成“伟大”和“悲剧”两个词语。结合课文具体语句,谈谈你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提示:先理解悲剧,再理解伟大)
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触摸,感受理想失败之悲伤、环境恶劣之悲伤、失去同伴之悲伤、等待死亡之悲伤等,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从悲伤我们看到了斯科特等人的责任、荣誉、相互理解、集体荣誉感强烈以及科学探索精神,在同厄运搏斗中心灵无比高尚。
三、以文本“矛盾处”为出发点,提炼设计具有思辨性的问题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之一“思维能力”,它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是将外在所得的表象、概念经由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步骤的认识活动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参与的过程,任何一项活动离不开思维的参与,尤其是思辨性问题,更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
2023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本任务群的实现需要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任务群“教学提示”部分要求: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第四学段要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识别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体会作者运用的思维方法,如比较、概括、推理等,尝试对文本进行评价。
《社戏》利用最后一段的矛盾点,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
文章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那夜的戏好吗?那夜的豆好吗?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关注文章写戏、写豆的段落,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蕴,戏很无聊,但是有一路的美景,有伙伴相伴的快乐;豆是普通的豆,但是有无私的伙伴;可见,戏和豆不是作者的关注点,而平桥村这个自由、快乐的“乐土”,其间的人性美、人情美才是作者喜欢和向往的。
四、以单元任务完成为落脚点,提炼设计能促进单元整体学习的任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倡导基于学生的整合式学习,这就需要改变过去以零碎知识学习,零散能力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整体把握教材,站在单元立场审视教与学的关系。以大概念为统领,设计具体的活动任务,单元单篇课文不再是学习对象,而是为完成活动任务必需的学习材料(支架),于是这个具体的单元核心任务就是支撑整个单元学习的主问题。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为抒情性文章,通过不同方式展现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体裁为诗歌,但均有景物描写,结合单元提示要求,以“文学作品中景与情的关系”为大概念,设计了以下核心问题:
2023年十一长假来临,全国形成旅游高峰。有“三乡文化”美誉的镇巴,有着丰厚的旅游资源,你作为镇巴人,也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学校倡导人人做家乡的代言人,制作一份“镇巴旅游手册”。班级承担“自然资源的宣传和介绍”部分任务,将镇巴的自然资源宣传和介绍给外地游客,让他们了解镇巴,并到镇巴旅游。
根据以上核心问题,设计了主问题:如何将家乡的景物写得美好,让外地游客有饱览美景的欲望?
整个单元教学围绕这个主问题,以三篇课文、四首诗歌为学习材料,获得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写景抒情的能力,完成班级承担的“自然资源的宣传和介绍”部分的任务。
主问题设计不仅适用阅读教学,也适用写作。主问题的设计途径很多,从教材出发,从教学重点落实、难点突破等。但要设计出有价值的主问题,就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研究学情,提升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