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杨娟娟

字数:1567 2023-11-05 版名:教育理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以其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等特点充分调动着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营造出一种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优化了小学语文课堂,真正达到了“减负担、提质量”的教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通常以灌输式教学为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的有效引入打破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视频、声音、图片等资源与授课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及趣味性。同时,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凸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能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既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的力量,又是学生进行研究的精神动力。兴趣的提高往往与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密切相关,小学阶段的学生思考能力较差,当他们遇到感兴趣的知识时,接受能力就强一些,获取的知识就多一些。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特别是图片、文字、数据等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小学高段的古诗文,韵味隽永,蕴意深远。受生活时代和生活场景的局限,学生往往不能对古诗意境有一个正确全面的领悟。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会搜集一些与古诗意境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如在教学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时,将“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感悟戍边将士生活的孤寂和艰苦,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信息技术的引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学会了在欣赏中思考,在朗读中感悟,不仅对古诗的意思有了理解,还进一步体会到了诗情。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让语文知识的直观性增强,难度降低,它能将抽象的内容化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效突破重难点。《詹天佑》一文中“了解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遇到的困难,进一步体会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图示意、动画演示”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先让学生结合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开凿隧道的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种不同隧道的开凿方法,复杂的内容就变得既通俗易懂,又形象直观。学生观看后,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惊叹于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以及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杰出贡献。
  五、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师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交流讨论,实现资源的共享,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如教学《花钟》第一课时,学生被文中“牵牛花、蔷薇花、睡莲、午时花……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这个问题所吸引,这是很多学生心中的疑问。“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大家想知道答案吗?”问题一抛,学生的求知欲一下被调动了起来。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他们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可以搜索相关植物的知识,同学们把搜集到的动画、录像、图片、文字发送到班级群中与大家共享,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优化教学的工具,它的优越性是毋庸置疑的,为我们的语文课堂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我们必须要把握好使用的“度”,让信息技术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三个课堂”的融合应用研究》(课题编号:SGH22Y0673)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省兴平市十一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