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教育家精神 勇担新时代使命
□高杨杰
字数:3013
2023-11-05
版名:理论
强国必先强师,这是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以及“四个统一”等关于好教师标准的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高度概括了教育家精神内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凝练表述,也是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呼吁广大教师发扬教育家精神,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思想基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品质修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好老师的良方妙法;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职业风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好老师的事业情怀。必须坚持六个方面辩证统一,才能将教育家精神理解好落实好。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家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中国教育史上,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人,一位是古代的孔子,一位是近代的陶行知。郭沫若曾盛赞:“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为振兴中华民族,发展人民教育鞠躬尽瘁。先生有言,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对坚守初心使命的当代教育者而言,这件人生大事,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家精神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强调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还强调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它也强调了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知行合一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明确、更深层次的榜样示范和内在动力,基础教育学校践行教育家精神,在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师素质、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和传承文化精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新时代教育践行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发展、全面育人的重要内驱力,知行合一,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笔者所在的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一直以来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创新精神等为动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良师”与“益友”相统一的“三统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坚定目标,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了“爱注九年知行一生”教育思想,明确了“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理想而教、为创新而教、为未来而教、为幸福而教”的教育理想,紧密围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二)身先示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施全面育人中注重以德为先,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学校定期组织全员开展线上线下师德师风研训学习,向榜样学习,提升自身修养;每学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树立优秀榜样;开展“像教育家那样教书”“像教育家那样育人”“像教育家那样学习”等系列活动,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锤炼品格,担当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师。
(三)因材施教,积淀丰富的育人智慧。学校注重教科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立足课堂,依托课程,积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一方面结合学校课程分布、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及教师自身专长,研究和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五大类社团课程,并采用走班选课,实施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拓展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四)深研课堂,培养笃行的躬耕态度。学校以陕西省“三个课堂”为抓手,积极开展“知行好课堂”暨“每日好课”系列活动,做好“第一课堂”的“每课优研”和“每日好课”夯实基础;做好“第二课堂”的“因材施教”和“走班选课”打造特色;做好“第三课堂”的“研学课程”和社会实践,强化实践。在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中不断培养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五)爱注九年,坚守师者的仁爱之心。学校以“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办学理念引领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陶行知先生奉献教育的精神为指引,立足学校九年一贯制特点,建立德育全员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
(六)面向未来,树立远大的弘道追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校园实施育人,面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从实际出发,汲取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深度融合,形成旨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契合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厚德陕西、博雅陕西、活力陕西、尚美陕西和勤劳陕西”的主题化综合课程,我们也立足新时代从“大美陕西”积极向“大美中国”开启新探索。在课程实施育人实践过程中,强调变革育人方式,同时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致力于培养面向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新人。
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未来思考
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学校要积极构建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共同体,在教育精神指引下“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发挥名家名师名校长辐射引领作用,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再建新作为,积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凸显领航示范作用;第二,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凝练经验扩大辐射;第三,聚焦多域协同发展,助力优质均衡教育;第四,推进师资建设数字化,构建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第五,深化终身学习理念,迭代目标领航未来。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勇担新时代使命,传承和弘扬先贤志士的教育家精神,努力学习和实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日益增长的扎实学识和满怀的仁爱之心去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中小学校更要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微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高度概括了教育家精神内涵,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凝练表述,也是对广大人民教师提出的最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呼吁广大教师发扬教育家精神,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一、把握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好老师的思想基础;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好老师的品质修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好老师的良方妙法;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好老师的立身之本;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好老师的职业风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好老师的事业情怀。必须坚持六个方面辩证统一,才能将教育家精神理解好落实好。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家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中国教育史上,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人,一位是古代的孔子,一位是近代的陶行知。郭沫若曾盛赞:“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大教育家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智慧和丰富的教育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为振兴中华民族,发展人民教育鞠躬尽瘁。先生有言,人生天地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对坚守初心使命的当代教育者而言,这件人生大事,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随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育部等部门提出了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在这个背景下,教育家精神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它不仅强调教师的职业理想和道德情操,还强调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它也强调了教师在培养人才中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践行教育家精神的知行合一
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明确、更深层次的榜样示范和内在动力,基础教育学校践行教育家精神,在促进学生成长、提升教师素质、推动学校发展、引领教育改革和传承文化精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作为新时代教育践行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教育家精神作为学校发展、全面育人的重要内驱力,知行合一,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笔者所在的西安高新第二学校,一直以来以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的创新精神等为动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良师”与“益友”相统一的“三统一”,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坚定目标,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练了“爱注九年知行一生”教育思想,明确了“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为理想而教、为创新而教、为未来而教、为幸福而教”的教育理想,紧密围绕“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自信生活,成为综合素质高,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二)身先示范,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施全面育人中注重以德为先,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育人水平。学校定期组织全员开展线上线下师德师风研训学习,向榜样学习,提升自身修养;每学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树立优秀榜样;开展“像教育家那样教书”“像教育家那样育人”“像教育家那样学习”等系列活动,学习古今中外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精神,锤炼品格,担当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人师。
(三)因材施教,积淀丰富的育人智慧。学校注重教科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立足课堂,依托课程,积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一方面结合学校课程分布、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以及教师自身专长,研究和开发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文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五大类社团课程,并采用走班选课,实施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学校积极以国家课程为核心,拓展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课程。
(四)深研课堂,培养笃行的躬耕态度。学校以陕西省“三个课堂”为抓手,积极开展“知行好课堂”暨“每日好课”系列活动,做好“第一课堂”的“每课优研”和“每日好课”夯实基础;做好“第二课堂”的“因材施教”和“走班选课”打造特色;做好“第三课堂”的“研学课程”和社会实践,强化实践。在教学研究和课堂实践中不断培养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精神。
(五)爱注九年,坚守师者的仁爱之心。学校以“爱注九年知行一生”的办学理念引领广大教师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陶行知先生奉献教育的精神为指引,立足学校九年一贯制特点,建立德育全员导师制,实施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
(六)面向未来,树立远大的弘道追求。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校园实施育人,面向未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学校从实际出发,汲取地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实现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深度融合,形成旨在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契合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厚德陕西、博雅陕西、活力陕西、尚美陕西和勤劳陕西”的主题化综合课程,我们也立足新时代从“大美陕西”积极向“大美中国”开启新探索。在课程实施育人实践过程中,强调变革育人方式,同时构建了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学习共同体,致力于培养面向新时代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三有”新人。
三、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未来思考
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学校要积极构建跨地域、跨学科的学习共同体,在教育精神指引下“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不断发挥名家名师名校长辐射引领作用,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再建新作为,积极打造新时代高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一,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凸显领航示范作用;第二,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凝练经验扩大辐射;第三,聚焦多域协同发展,助力优质均衡教育;第四,推进师资建设数字化,构建教育协同创新平台;第五,深化终身学习理念,迭代目标领航未来。
教育家精神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勇担新时代使命,传承和弘扬先贤志士的教育家精神,努力学习和实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日益增长的扎实学识和满怀的仁爱之心去推动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中小学校更要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贡献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