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陵石犀与石虎

□朱文杰

字数:1200 2023-11-01 版名:文苑

  献陵石犀与石虎,原立于献陵,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陵墓南神门外,位于三原县北的永合村。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李渊驾崩,葬于献陵。
  李渊身为开国之君,但经其二子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兵变,被迫把皇位让给李世民,临终时退位已9年。他在遗诏中专门讲到自己死后的陵寝“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反映了他提倡薄葬的意愿,所以当年仅在陵园神门外各置石虎一对,南神门外立华表和犀牛各一对,东神门外设石佛龛一个。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没有完全按照父亲薄葬的旨意办事,李世民亲自派人选址,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营建,整个陵园面积近20万平方米。
  这石犀原是一对,现仅存其一,1960年藏于碑林。石犀通长340厘米,身高209厘米,选料为陕西富平产的青石,如此庞大之巨物,用重约十吨的整块青石雕刻而成。
  石犀为圆雕,躯体硕壮,脚有三趾,作缓步走动的姿态。浑身的片片鳞甲,以精湛而挥洒的细线,刻画得细致入微,却给人如铠甲一般坚硬厚重的感觉。鼻上有一像肉瘤似隆起的鼓包,而非醒目又尖利的犀角。双目炯炯有神,四肢坚实有力,那全身的厚皮及颈部下垂的厚皮,仅靠几笔粗线条勾勒,就将之粗糙且多皱褶的特点刻画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犀牛坚韧的颈部以及鼻子、嘴、足、爪等部位,既写实又富于装饰趣味,让你从犀牛迟钝的相貌上,感觉它内在的凶猛、剽悍和磅礴之气势,以及敦厚忠诚。
  献陵石犀表现的是一种很独特的犀牛品种叫“圆帽犀”。原产于东南亚一带,早在商周时期就出土有青铜铸造的犀牛,汉长安城上林苑中还饲养有活犀牛,《唐书》中有唐初林邑国(越南)向中国赠送犀牛的记载。而这座石犀右前足石座侧面原刻有“高祖怀远之德”六字,可从侧面佐证这种记载。不论是交换还是进贡,都说明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
  由于岁月磨泐,今仅能辨出“祖”“怀”“德”三字。因石犀常年侧身倒伏在地,故身体左侧清晰刻有整齐的鳞甲纹和不规则的圈纹,右侧身体则风化磨损十分严重。
  献陵石犀这样高大而且写实的石质犀牛,虽然体型高大,但比例却十分恰当,在表现犀牛特点的关键面上,处理手法则高妙绝伦,在雕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无论从题材上还是从雕刻技法上,它都堪称“艺术瑰宝”。
  值得一提的是碑林还藏有一只献陵石虎。
  这只石虎形体高大,躯体粗壮,头部微斜,两腮鼓起,眼神凝注,似在寻找猎物。线条简练,镌刻手法写实,追求逼真而没有华丽的装饰,猛兽的形象被刻画得温柔驯良,唐陵中只有李渊的献陵前设置石虎。根据当时的惯例,一般皇陵都是设置石狮,而献陵为什么要设置石虎呢?原来这位大唐帝国的创始人生前非常尊崇道教,并尊老子李耳为自己的祖宗,如果把佛教中的神兽——狮子立在自己的陵墓前,显然不合李渊的心意。所以雕石虎,能尽显李唐帝王陵墓的威严。
  这石虎原是一对,现其一移入碑林,而与它相对厮守了一千多年的另一只石虎,还驻守在献陵南门——朱雀门。我想哪天能把困于碑林之中的这一只放归,让它们二虎同守献陵,何尝不是一种更有意义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