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用爱教育

□王碧华

字数:1656 2023-11-01 版名:成长
  刚站上讲台时,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会想成为一名教师?这个问题很难回应,备选的答案不少,但一时捋不清最想说的那个。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常听的那一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中呕心沥血写教材,映在窗前的身影让年幼的我心中激荡起一阵阵暖流;也许是因为白居易的那句“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裴度即便不种花亦能芳名远播的本事让我十分羡慕和向往;又或许是韩愈的那一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告诉我道理存在的地方,先生就会一直存在,于是在我心里,老师从此与崇高、正义画上了等号。步入教师生涯的第二年,我对这一份事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渐渐清晰,真正让我走上教育这条路的还是你,你那清澈的眼眸……
   一
  2018年夏天,我作为大学暑期实践活动的带队研究生之一,带领十多名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去到安徽濉溪中学支教。濉溪位于安徽、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处,是一座远离喧嚣的小县城。许是受小城气质的熏陶,那里的孩子非常纯朴、懂事,更难得的是,他们在学习上也是异常勤快、上进。听教务主任说,学校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是农民,没有精力和能力参与孩子的学习,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就要像孩子们的父母一样每天陪伴他们。对于老师的付出,孩子们也心怀感恩:食堂的饭菜不是那么可口,光盘却是孩子们不成文的约定;学校仅有一处集中打水点,孩子们便早晚轮班,让办公室和教师宿舍时刻有热水用;濉溪农田多蚊虫,孩子们在熄灯前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老师送蒲扇和蚊香……
  印象最深刻的是支教结束的前一晚,几个孩子带我们去学校附近的田垄散步,也许是知道我们将要离别,孩子们说了很多感受。有一个女孩子,我曾在早自习的时候指导她背诵文言文的方法,那天我骑着车,后座带着她。
  “老师,你要回你的学校了吗?”她问。我回答,是的。
  “真好。老师,我之后会努力加油,也考到你们的学校!”
  “加油!”我觉得女孩的决心有三分钟热度的嫌疑,便笑着问:“只是因为遇见我们,就想来我们学校,不考虑其他学校?”
  “只要是大学都好!因为你们告诉了我们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你们的自信和善良让我觉得大学一定非常美好!”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又说:“老师,明天我要上早自习,不能送你们了,我唱首歌送给你吧。”于是她就唱了一首《稻香》。
  车轮向前,微风徐徐拂过面颊,不用回头,我也能想象到女孩彼时的眼眸,一定灿若星辰。
   二
  什么是做教育?我的大学老师曾分享给我一个观点:做学问是聪明人下笨功夫。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想做教育也是如此。教育的功夫不仅要下在学生身上,也要下在提升自我上。我们学校愿意静下心来做教育的老师有很多,和我一个团队的王宝娟老师就是其中一个。王老师虽然年逾五十,到了快退休的年纪,但上起课来一点也不含糊,备课、阅读不落后于学校的小年轻。有一次她备《月相》这一课,办公室循环着《水调歌头》,当时我眼前的情景是:她正翻阅教材,埋头做着要布置给学生完成的试卷,教材里面几乎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批注,试卷上也记载了很多拓展题,是她多年以来的积累。这样的情境,我想是值得铭记的,我不用打扰她,也能想象到她彼时的眼眸一定清澈如水。以师德养学,方能立学;以师德养教,方能立教。严于律己、对工作高度负责从此列入了我的自我期待。
   三
  正式成为教师后,我曾因为班上调皮叛逆的学生多而沮丧、懈怠过,也曾因为新一线城市高昂的房价动摇过教育初心。直到我遇见了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就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
  进入大山后的她最大的困难不是学校条件的简陋,而是大山女生贫瘠的精神意志、脱贫的艰辛。要把大山女子从“穷坑里拔出来”谈何容易,“今天只要我们在,就会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张桂梅像一面精神旗帜,在贫瘠的土地上为贫穷学子带去改变命运的希望,也让无数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寻到了知音。我不用与她们面对面相视,也能想象到她们彼时的眼眸一定坚毅如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热爱人民、拥护党的领导、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刻进了我的记忆。
  一首《稻香》、一次备课、一面精神旗帜……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眸不断地让我坚定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