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运用

□李 娜

字数:1536 2023-10-29 版名:教育理论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名人案例、社会案例以及生活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认知和理解道德素养的重要性,间接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以多元化的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中整合教材和其他资源,协助初中生明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具体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明确案例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需要共同确定教学目标,并在学生的建议之下选择较为明确的教学案例。将案例的设问和解读过程直观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全面认知和理解课堂教学目标。以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为例,师生在网络中搜集了较多与友谊相关的经典案例和名人案例,古代的伯牙子期、现代的马克思恩格斯等,引导和鼓励学生从经典案例故事场景中深入探究友谊的重要性,还需要与学生经历的不同成长阶段相结合,将朋友的界限、交友目标等内容逐步渗透到课堂教学环节之中。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有助于师生共同认知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设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等具体目标,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从而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氛围和环境。
   在案例设问中引导学生思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合理设置案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深度思考,并充分尊重学生天马行空的联想结果,围绕具体教学主题进行设问,或者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设问均可。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生命的意义,可以将盛开的花朵比拟为生命,热爱的人能够在一旁静静观赏,摘走花朵的人未必是尊重生命的人。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在案例设问过程中,逐步激发初中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引导其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思维发散和深度思考,合理设置案例问题,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面临的困难和阻碍进行设问。通过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很多初中生也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并充分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案例解读中培养道德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引入不同类型案例的过程中,需要以设问为导向,以解读为思维发散、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形式,才能着重培养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的主人》为例,师生可以共同举例情绪稳定、情绪失控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引入一系列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解读类案例和材料。在对此类案例进行多方面解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换位思考能力,引导和协助他们理解不同情绪的起源和发生发展经过,从而做自身情绪的主人。尤其在对正面情绪案例、负面情绪案例进行分类解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情绪现象分享到课堂互动环节之中,此时教师需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鼓励学生认知和理解某些情绪的发泄方式,避免部分学生在对负面情绪进行宣泄的过程中突发不良行为习惯。
  运用生活案例,增强实践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合理运用生活案例,有助于初中生增强实践意识。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通过走进社会生活,学生能够初步认知了解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和丰富性特征,也需要对网络空间中的风险因素加以关注。在遵守社会规则层面上,师生可以共同探讨红绿灯交通规则、行人斑马线等具体生活案例内容,在校内外遵守一定规则是对生命负责的体现。通过勇担社会责任,能够在渗透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突出初中生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通过维护国家利益,能够从国家安全案例中激发学生的责任感、理想信念以及大局观,并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以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综上,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大荔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