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评价 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牛建辉
字数:2560
2023-10-29
版名:理论
西安市碑林区小雁塔小学坚持在课程中育人、在实践中育人、在创新中育人,探索具有示范性和普及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拓展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劳动素养。
一、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1.“日常生活劳动”立足学生个人生活事务的处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使其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日常生活劳动属于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劳动教育课本或校本教材组织教学。
2.“生产劳动”让学生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淬炼生产劳动技能,认识劳动与自然界的基本关系。生产劳动属于实践活动内容,使用校本教材(活动方案)组织活动。
3.“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中认识社会、树立服务意识,领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服务性劳动属于家校共育活动内容,使用主题活动方案和家校共育评价表组织活动。
4.“创新特色活动”属于特长培养活动内容,使用活动记录报告单组织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劳动实践教室、博种园、校本课程资源,同时利用好校外的敬老院、政治学院、博物院、体育学院、景区等资源,整合好劳动教育数字化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突出劳动课程教育意义。
二、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
1.以信息化赋能评价,增强便捷性、系统性、整体性。学校通过搭建评价平台,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汇总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表现。其中劳动教育素养与德、智、体、美发展并重,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电子成长档案中设置劳动教育评价专栏,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记录,同时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劳动实践能以图片、视频、美篇等形式上传,让过程性评价有数据支撑。系统针对学生个体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入“五育评价”体系之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学校定期通过校园直播平台择优进行展示并表彰,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2.以任务群支撑评价,增强过程性、规范性、开放性。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依据劳动素养培养要求,达成目标要求。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国家的标准,地方的教材”总方向,避免课程实施“一刀切”“千人一面”。参照《劳动课程标准》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设置评价项目,进一步结合地域特色和校情实际,设计校本化课程内容。
过程性评价采取积分制,师生熟悉统一的积分标准,教师、家长完成过程性评价。每月进行班级评选并推荐校级劳动标兵,学校进行表彰。期末进行学期评价,推选出班级“劳动星”和校级“劳动小能手”,同时对通过劳动实现“心愿”的学生颁发表彰证书。
3.以心愿卡激励评价,增强积极性、激励性、长效性。为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兴趣,学校设置奖品积分领取智能兑换机,将积分对应不同的兑换币,学生可根据积分和需要进行自主奖品兑换。过程性激励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奖品分为文具、图书、益智玩具、武器模型、优秀学生作品等。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专列“心愿卡”,满足有特长学生或特殊学生实现小心愿。建立劳动教育常态化评价机制,激励并调动更多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意识。
三、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细则
学校基于课程标准,开设“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并结合校情实际开设“创新性劳动”四大类劳动课程,在不同年段设置相关课程内容,评价分为“劳动能力”和“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两部分。
1.“劳动能力”评价细分为传统非遗劳动内容、班级劳动、家庭劳动、博种园劳动实践内容、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六项内容,分别由指导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参与劳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赋分。
2.“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根据六项内容评价,其中班级劳动和主题活动可以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其他四项内容由学生自我评价完成。
评价等级按年段、内容设定总分,按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次。不划定待合格等次,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学期末进行优秀学生表彰,颁发校级“劳动星”。
四、亮点特色
为保证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统筹师资力量,优化博种园作物耕种内容,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建立劳技室作为劳动课专门教室,配置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具体举措如下:
1.学校以“博种博收博学博能”为理念,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博种园”,成为学生劳育实践的“第二课堂”。在农技师的指导下,结合时令和学生劳动能力,组织学生对作物进行养护,学习栽培知识,体验劳动的充实和收获的快乐。学生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借助“小手拉大手”上好一节“家政课”,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劳作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品质,深化劳动教育效果。
2.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学校从劳动进课堂、博种园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劳动融合课程、劳动社团建设、班级劳动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融合。
3.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集散式、条块化的劳动实践社团课程具有多样性、个性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质。
学校与小雁塔公园和西安博物院开放性的融合,为劳动教育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探索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文物里的劳作工具”活动,参观学习西安博物院相关展厅,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劳作方式,认识唐宋时期的劳作工具,感受先辈的劳动智慧。西安博物院专业讲解员培训“小小讲解员”,并开通学生志愿服务通道,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
4.激励和容错机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参与到劳动教育的教研活动中去,积极主动探索劳动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努力让开设的劳动社团、手工社团变成学生最喜欢的社团。
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客观的评价与学生主观的情感态度需要统一,实效性和实操性的提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学校以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让劳动教育承载“以劳润德、以劳塑美、以劳健体、以劳启智、以劳创新”的育人价值。我们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一、劳动教育课程内容
1.“日常生活劳动”立足学生个人生活事务的处理,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使其树立自理、自立、自强意识。日常生活劳动属于课堂教学内容,使用劳动教育课本或校本教材组织教学。
2.“生产劳动”让学生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淬炼生产劳动技能,认识劳动与自然界的基本关系。生产劳动属于实践活动内容,使用校本教材(活动方案)组织活动。
3.“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中认识社会、树立服务意识,领悟劳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服务性劳动属于家校共育活动内容,使用主题活动方案和家校共育评价表组织活动。
4.“创新特色活动”属于特长培养活动内容,使用活动记录报告单组织活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的劳动实践教室、博种园、校本课程资源,同时利用好校外的敬老院、政治学院、博物院、体育学院、景区等资源,整合好劳动教育数字化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突出劳动课程教育意义。
二、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式
1.以信息化赋能评价,增强便捷性、系统性、整体性。学校通过搭建评价平台,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汇总学生“五育并举”综合素质表现。其中劳动教育素养与德、智、体、美发展并重,营造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电子成长档案中设置劳动教育评价专栏,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过程性评价可以及时记录,同时学生在学校或家庭中的劳动实践能以图片、视频、美篇等形式上传,让过程性评价有数据支撑。系统针对学生个体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入“五育评价”体系之中,完善学生综合评价。学校定期通过校园直播平台择优进行展示并表彰,调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兴趣,激励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进步。
2.以任务群支撑评价,增强过程性、规范性、开放性。从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个方面进行劳动教育评价,依据劳动素养培养要求,达成目标要求。坚持“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国家的标准,地方的教材”总方向,避免课程实施“一刀切”“千人一面”。参照《劳动课程标准》总目标及各年段目标设置评价项目,进一步结合地域特色和校情实际,设计校本化课程内容。
过程性评价采取积分制,师生熟悉统一的积分标准,教师、家长完成过程性评价。每月进行班级评选并推荐校级劳动标兵,学校进行表彰。期末进行学期评价,推选出班级“劳动星”和校级“劳动小能手”,同时对通过劳动实现“心愿”的学生颁发表彰证书。
3.以心愿卡激励评价,增强积极性、激励性、长效性。为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兴趣,学校设置奖品积分领取智能兑换机,将积分对应不同的兑换币,学生可根据积分和需要进行自主奖品兑换。过程性激励尊重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奖品分为文具、图书、益智玩具、武器模型、优秀学生作品等。同时针对部分学生专列“心愿卡”,满足有特长学生或特殊学生实现小心愿。建立劳动教育常态化评价机制,激励并调动更多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意识。
三、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细则
学校基于课程标准,开设“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并结合校情实际开设“创新性劳动”四大类劳动课程,在不同年段设置相关课程内容,评价分为“劳动能力”和“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两部分。
1.“劳动能力”评价细分为传统非遗劳动内容、班级劳动、家庭劳动、博种园劳动实践内容、主题活动、社团活动六项内容,分别由指导教师和家长根据学生参与劳动的表现进行评价赋分。
2.“自我评价与生生互评”根据六项内容评价,其中班级劳动和主题活动可以采取生生互评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其他四项内容由学生自我评价完成。
评价等级按年段、内容设定总分,按成绩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次。不划定待合格等次,不断鼓励学生参与劳动,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学期末进行优秀学生表彰,颁发校级“劳动星”。
四、亮点特色
为保证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统筹师资力量,优化博种园作物耕种内容,提升课程建设能力,建立劳技室作为劳动课专门教室,配置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袋,具体举措如下:
1.学校以“博种博收博学博能”为理念,建成了近3000平方米的“博种园”,成为学生劳育实践的“第二课堂”。在农技师的指导下,结合时令和学生劳动能力,组织学生对作物进行养护,学习栽培知识,体验劳动的充实和收获的快乐。学生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借助“小手拉大手”上好一节“家政课”,与家长分享劳动成果,让学生在劳作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升华道德品质,深化劳动教育效果。
2.多元化的课程建设。学校从劳动进课堂、博种园劳动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劳动融合课程、劳动社团建设、班级劳动日常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融合。
3.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集散式、条块化的劳动实践社团课程具有多样性、个性化,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好习惯,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高尚品质。
学校与小雁塔公园和西安博物院开放性的融合,为劳动教育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探索基地。学校组织学生开展“文物里的劳作工具”活动,参观学习西安博物院相关展厅,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劳作方式,认识唐宋时期的劳作工具,感受先辈的劳动智慧。西安博物院专业讲解员培训“小小讲解员”,并开通学生志愿服务通道,让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
4.激励和容错机制。我们在全校范围内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参与到劳动教育的教研活动中去,积极主动探索劳动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认真组织劳动实践活动,努力让开设的劳动社团、手工社团变成学生最喜欢的社团。
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劳动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客观的评价与学生主观的情感态度需要统一,实效性和实操性的提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学校以劳动教育评价促进劳动教育的发展,让劳动教育承载“以劳润德、以劳塑美、以劳健体、以劳启智、以劳创新”的育人价值。我们将继续探索劳动教育的实践方式,完善教育评价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