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照进教育

—— 西安市碑林区教育评价改革侧记

字数:3556 2023-10-25 版名:视点

2023年西安铁一中“祖国·少年”专场音乐会

 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进行户外主题探索

  大学南路小学开展青年教师阅读分享活动

  □本报记者 聂蕾 杨乐
  打造以“名师引领·数智赋能·科学评价”为内涵的“名师+”教育生态系统培养新模式;传承“西迁精神”,构建“1+7+X”教师评价体系;进行“全员参与,全过程评价”的校园美育实践与探索……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西安市碑林区以陕西省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区县建设为抓手,以“破五唯”为导向,持续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向纵深发展。
  当评价改革的“阳光”照进教育,一座座校园焕然一新,一批批名师脱颖而出,一所所名校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一批批阳光美德少年昂首阔步走上领奖台,走出了一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碑林教育”之路!
  突出分层分类,打造“阳光”学校
  在西安市碑林区,评价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怎么样,看什么?不用升学率这把“尺子”丈量。碑林区教育局紧抓质量和管理两个重点,加快构建科学全面的学校评价体系,学校特色化发展成效突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
  西安市碑林区幼儿园的孩子们行走在老街巷里,品尝和制作百年老字号的美食,探索每一块青石板记载的历史趣事,体验书法篆刻的奥秘,在自然习得中形成了“情街历史,志巷未来”的老街巷课程体系;景龙池小学学生从一年级入校至六年级毕业分别要参加启智礼、守纪礼、成长礼、诚信礼、感恩礼和毕业礼,2011年至今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景龙”文化模式;建国路小学美术教研组以儿童版画教学为契机多年来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根据美术部编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与校本版画的融合实践探索……走进碑林区的学校,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阳光般绚丽多彩的景象。
  碑林区对学校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分层分类评价,以“精准化内涵式评价提升学校科学管理水平”为评价导向,结合实际制定实施《幼儿园一日生活保教规范》《幼儿园“小学化”负面清单与整改措施》《关于加快提升公办中小学办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和《中小学研学实践管理办法》等制度方案,为学校管理提供政策支撑;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估细则》,确定增值性评价基准,形成增值性评价报告,优化目标责任考核项目体系,扩充考核项目,创新考核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学校进行评价。在考核中还将思政课建设、信息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艺术、体育、特色社团等特色教育以项目为单位列入加分项,激励学校特色化发展。
  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的落地,碑林区持续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由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落实优先规划、优先投入、优先配置教育资源,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情况作为教育督导重要内容,以督导促落实。
  聚焦教书育人,塑造“阳光”教师
  大学南路小学教师温嘉钰的手机里至今仍然保存着6年前的一张老照片:深夜十一点的校门口,师傅白娟娜老师带着儿子与她挥手告别。“那时,我要参加区里的新秀大赛,白老师放学后就一直陪我在办公室磨课,甚至把6岁的儿子‘借’给我,让我找上课的感觉。”温嘉钰是舞蹈专业毕业的,对于如何进行音乐教学基本没有接触过。进校后,师傅白娟娜就开始手把手地带着她成长。如今,她已经成为碑林区教学能手,在教学中独当一面。
  “教师成长有个关键的黄金期。刚入职时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帮助教师成长,学校组建了16个名师团队,打造了‘名师+’教育生态系统。”大学南路小学副校长王妮说。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创新型、领导型教师”目标引领下,大学南路小学整合以往优秀教师培训培养经验,构建了“名师引领·数智赋能·科学评价”的教师培养模式。
  在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学习需要,自主决定主题活动开展时长,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了教师的自主性。在师资管理上,运用“分层分类”培养,实现了从新入职教师到合格教师、从潜力教师到骨干教师、从能手教师到专家教师、从专家教师到教学名师的阶段渐进式发展。目前,园内省市区“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人数居全省第一,高素质教师梯队已颇具规模。
  经过15年的不断探索,“1+7+X”教师评价体系在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正式落地。以“四有”好老师为价值核心,以培育教师7项专业能力为基础,更关注的是教师的个体挖潜。其中,“X”为教师个性和社会性发展评价,指除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之外应具备的能力,包括抗压能力、个人特长、领导力、组织力等。
  “我们的管理思维就是调动一切部门、一切人的力量,让所有人都发挥自己的长处,激发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作用。每个人把自己的优势最大化,那么团队也会愈发优秀,好的团队又会反哺个人,激励个人不断自律和奋进。”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园长兀静说,“这就像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在内部形成了良性循环。”
  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碑林区全力构建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评价制度,给踏踏实实在一线教书育人的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希望。
  642个区校级、51个市级“名师+”研修共同体,碑林区实现了“名师+”工程全学段全学科全覆盖;通过开展青年教师新秀赛、全过程评优教学能手赛、学科带头人评选、教学名师选树、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基本功大赛等多项教师评优活动,打造了骨干教师体系,专业能力提升成为教师发展评价的核心要素。
  杨丹荷参加了大学南路小学的“合木晨诵”跨学科课程团队。在团队中,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致力于现代技术与诗词的融合,带领学生智能写诗,探索图形化诗词创编等。“第一次带着学生用技术写出一首完整诗歌的时候,学生们兴奋不已,我自己也是激动万分。这让我在学科教学之外找到了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和价值感。”她说。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来自教师对自身潜能的挖掘,更来自指挥棒的转向。
  聚焦“五育并举”,成就“阳光”少年
  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为扭转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碑林区各校坚持“五育并举”,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加强德智体美劳评价的改革路径更加清晰。
  在铁一中的美术社团教室里,鲜兰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校园艺术节做准备。在今年的艺术节上,她将有一个美术作品“个展”。“高一时,我加入了学校美术社团,在这里我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尤其是陈杰老师给了我很专业的指导,让我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她说。
  “学校通过丰富多元的美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兴趣,激发潜能,有意识地挖掘潜力,有序列地发挥特长,为每个孩子打下多彩的人生底色。”铁一中艺体中心主任助理马蒙说。铁一中成立了“艺体中心”,统筹、管理、协调学校美育工作,进行“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和社会优势资源,建立了较为完整的“课程化”管理体系等,保证艺体活动向课程化发展的方向,并且建立“西安铁一中艺术教育联盟”,互助共建,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内艺术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碑林区累计创建了国家和省、市级艺术教育示范校25所,探索建立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公示、艺术教育年度报告等美育评价制度,定期举行全区艺术展演,形成了特色鲜明、百花齐放的艺术教育格局。
  在小雁塔小学,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了劳动教育中的精彩故事;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劳动教育已成为“德为根本、智为源泉、体为支撑、美为胸怀、劳为途径”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该校体验式生涯教育的重要途径……为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碑林区从管理育人、活动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评价育人等七个维度,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碑林区阳光学子育人工程劳动传递爱”综合实践活动,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
  在“五育并举”导向下,碑林区创新发扬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优秀经验做法,持续补齐美育、劳育方面的短板,全方位扩充学生评价体系,分学段建立起涵盖5个维度、20项二级评价指标的《碑林区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学生进行全过程和全领域评价,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育人机制。
  学生评价成绩单里的“人”回来了,被看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家长发现:曾经冷冰冰的、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成绩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有温度、更加丰富多彩的青春成长记录。
  “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阳光学校里,在阳光教师的引领下,成长为阳光少年、阳光青年,做一个阳光的人,做一个勇于面对挫折的人,做一个乐观自信的人,去创造阳光社会。”这是碑林教育工作者的目标。
  解决好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是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关键一步。西安市碑林区将下大力气打好教育评价这“最硬的一仗”,积极探索,攻坚克难,用科学的评价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