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学生个性成长”应成为教育共识

□耿银平

字数:1265 2023-10-25 版名:声音
  上海市高桥中学实施鼓励性、多元化评价,设置系列奖项,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感受到超越自我就是成功。除了常规的综合性奖励如市区各级“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外,高桥中学专门设立“君子奖”,表彰在各项工作和社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奖项包括“崇德君子奖”“明礼君子奖”“自强君子奖”“善思君子奖”“公益君子奖”“勤俭君子奖”“才艺君子奖”“行健君子奖”。用多元评价激励学生成长。(10月17日《解放日报》)

  教育界有句名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能多一批优秀人才。”当教育评价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单一视角转向多维视角,我们会发现学校没有改变,学生还是那些学生,但是学生的能力却在多元化评价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被发现”。
  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组成,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强势智慧和优势能力。只要我们能及时调整评价标准,让孩子的个性和优势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肯定,每个孩子的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进而成为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
  比如高桥中学通过设立“崇德君子奖”“明礼君子奖”“自强君子奖”等,将那些在崇德明德、知书达理、自强不息等方面突出的孩子也认定为优秀人才。这种来自学校的权威评价和鼓励,将激励这些孩子继续努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化才能。笔者相信,这些孩子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一样,都有潜力成为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实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繁荣格局。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体系强调“避短扬长”的原则。将“避短”放在了发展首要位置,而对“扬长”做得不足。有长处不是优秀、没有缺点才是优秀的观念,对人才多元化培养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上海市这所中学认识到了这种评价体系的不足,用多元评价进行弥补,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快乐发展和成长。这才是对孩子最深的爱,才是最值得称道的“走心的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2020年就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指出,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上海市高桥中学积极探索多元评价制度,也是对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遵循和积极落实。
  近期,多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行“禁止周末补课”政策,旨在为广大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然而,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压力,还必须落实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制度。唯有改变当前单一的“高分决定论”,引入丰富多样的评价标准,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换言之,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但若在其他方面具备个性化特长和优势,同样有机会进入理想的大学并拥有光明的未来。只有这样,那些过度强调补习和“鸡娃”的行为才有望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因此,笔者希望,这种“呵护学生个性成长”的教育实践,能够得到更广泛的认同和推广。为孩子创造更为健康的生长环境,为教育带来更为和谐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