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活动名称切忌花里胡哨

□郭元鹏

字数:916 2023-10-25 版名:声音
  10月14日,记者从太原市沙河街小学了解到,为强化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学校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廉洁文化展示活动,学生们在廉洁节目表演、廉洁书画展、廉洁课本剧等活动中,理解廉洁的意义,立志做“清廉少年”。(10月15日《太原晚报》)

  从传播“清廉文化”的角度而言,学校开展“清廉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节目、书法展演等,在孩子心中播撒“清廉文化”的种子,让孩子们长大之后,成为遵纪守法的人。但是,值得商榷的是,该学校的说法:为强化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氛围,让学生理解廉洁的意义,立志做“清廉少年”。
  笔者认为,活动的出发点很好,可定位是有问题的。要说倡导做“清廉教师”是没有问题的,虽然教师这个岗位“油水不大”,可是毕竟也会涉及一些收受礼物的问题。而说到引导孩子做“清廉少年”则显得有点奇怪。什么是清廉?清廉就是不以权谋私,清廉就是用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做事情。
  而“清廉少年”的说法显然是有问题的。少年是孩子,孩子如何“不清廉”?难道还有“贪腐少年”?少年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最大的官也不过是班长、学习委员之类的,这样的岗位能腐败吗?何况大多数少年只是普通学生,也不是班干部,他们有“不清廉”的机会吗?
  不是进行“清廉教育”有问题,而是活动的名称有问题,当说出引导学生做“清廉少年”、立志做“清廉少年”的时候,就是给校园活动胡乱起名字了。校园活动的名称要实实在在,而不是为了迎合某种现象,为了迎合某种氛围,就起一些花里胡哨的名称。
  开展“清廉文化”教育是必要的,只有让孩子从小养成了“清廉意识”,他们未来成为官员、商人,才能增加“清廉底色”。比如,也可以引导孩子将“清廉文化”带回家,让他们监督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家庭里有一官半职的父母,孩子可以把学到的“清廉文化”讲给他们听听。但是,并不是要让孩子做“清廉少年”。“清廉少年”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因为不可能有“腐败少年”,没有“腐败少年”也就无从谈起“清廉少年”了。
  在网络上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开展的“做清廉少年”活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校园活动“乱起名称”的问题,校园活动应切忌花里胡哨,要实实在在办让学生发展受益的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