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一段被“忘却”的记忆

□顾静怡

字数:1079 2023-10-25 版名:文化
  梦,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做梦的经历。有的人做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好梦,便想醒来立马与人分享。可奇怪的是,明明梦里万般清晰的情景,一觉醒来却变成了模模糊糊的,有的甚至一丁点儿痕迹都没留下,成了一段被“忘却”的记忆。那么,梦为什么会被“忘却”?问题出在哪儿?为了给人们一个科学而权威的交代,科学家开始寻找梦被“忘却”的真相。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所说,梦是潜意识在说话,而潜意识的表达是不受任何约束的。也就是说,梦是潜意识控制的世界,而醒来时是显意识控制的世界,在潜意识和显意识之间是有无法轻易逾越的界限的,能否记住梦境就在于这两种意识的博弈。不过,2019年科学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权威性论文,明确指出:梦的“忘却”是大脑主动选择的结果。
  早在100年前,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睡眠与记忆之间的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睡眠能够让大脑记住更多东西,巩固记忆;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睡眠对大脑来说起到了“清除缓存”的作用,有利于清除和过滤掉储存在大脑里的多余信息,给大脑腾出空间。不过,随着科学研究和实验,科学家们为睡眠是大脑“清除缓存”这一观点,找到了证据。
  在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在小鼠的睡眠快速动眼期,它的大脑会选择性地消除一些神经元突触。有意思的是,快速动眼期也正是哺乳动物和鸟类做梦的阶段。对人类来说,大概是在熟睡的90分钟后,会迎来睡眠中的第一个快速动眼期。在这个阶段里,就如同它的称呼那样,人的眼睛会快速运动。此时,大脑电波也更接近清醒时的状态。在这个时候,人就会开始做各种各样的梦。
  为了更好地了解睡眠期间的记忆调节机理,日本的一支科研团队研究了一种能够分泌“黑色素聚集激素”物质的神经元。有趣的是,这类神经元与负责记忆的海马区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在研究中,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类神经元能够映射到海马区记忆中心,并且有超过一半的这类神经元会在快速动眼期展现出活动性。
  科研人员发现,“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的激活,对记忆会产生抑制作用。从动物实验中发现,抑制“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反而可以提高小鼠的记忆力。不可思议的是,这些能够抑制记忆的神经元,几乎只在快速动眼期具有活性。也就是说,在产生梦境的睡眠阶段,大脑恰巧会抑制记忆的形成。
  由此可见,在做梦的快速动眼期,“黑色素聚集激素”神经元不仅激活了妨碍海马区储存的梦境,积极主动地帮助大脑忘却了一些“新记忆”或是不那么重要的信息,而且最终成功地将梦转换成了被“忘却”的记忆。
  看来,想要记住自己做的美梦和好梦,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床头放个小本本,趁着半梦半醒的时候赶紧把梦记录下来,才能一觉醒来白纸黑字不被“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