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

□袁新鹤 马宇祥 张 丽

字数:1940 2023-10-22 版名:理论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前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教育家精神的内核作出阐释并呼吁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虽是首次概括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但习近平总书记先前曾多次发表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讲话: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2016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到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老师应该“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2023年2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印发的《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强化教师精神引领,研究教育家精神。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如此多次的提及充分彰显了教师于教育、国家发展的基础意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行动的指导,根植于教育家的教育实践之中,是教育家从事教育活动的动力与支撑。弘扬和传承教育家精神是新时代下推动我国教育变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教育家作为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典范,并非要求人人成为,但教育家精神指引着每一个从事教育事业者,应该成为其精神坐标,也导向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之路。新征程上,广大教师实现“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传承和发扬教育家精神应做到以下几点:
  敢于开拓创新,以战略眼光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是动态、长期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与挑战。目前,我国在教育规模与教育水平、教育普及化程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要看到与教育强国建设的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需一批具有改革意识、敢拼敢闯精神的教育家。新时代教育家不仅要在传道授业、育人方面走在时代前列,更要有教育、学校、学科发展的战略眼光,有对未来方向、趋势的大胆谋划,身体力行地做学生的引路人。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情怀、大智慧来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用长远的眼光与坚定的信念来克服途中艰难险阻,牢记中国特色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实质性前进。
  胸怀国之大者,以仁爱之心培育堪当大任之才。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家行动的指导,扎根在中国大地上,根植于教育实践中,是教育家从事教育活动的动力与支撑,影响深远。“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起南开老校长张伯苓的爱国“三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我们要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核心任务。因此,新时代的教师需要树立精神共识,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结合,将自己的事业与伟大复兴相链接,树立大志向,胸有大情怀,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明大德,胸怀国家事业发展。循着国之大师的光亮,主动向优秀教师典型模范看齐,向优秀教师靠近。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立德树人,扶掖后人是教师的天职与使命。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新时代的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尊重教育与学生成长规律,有温度地启迪学生成长。
  增强自身本领,以实践之道促进知识能力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好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育家本质是教师,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具有扎实的学识与严谨的治学态度,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的教师发展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深谙教育规律、提升教育能力技能等,还应有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站在学科与知识体系发展前沿,谋划、书写学科发展方向并为之拓展发展道路。同时,教学实践、躬耕一线、实践精神等教育家精神仍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把握教育规律,站在学科发展前沿上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做学科发展开创者,熟练掌握新技术、新方法,顺应时代潮流促进教育事业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