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起”教师这碗“青春”饭

□李春宁

字数:1434 2023-10-18 版名:成长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教师是碗“青春”饭的呢?我想,应该是三年前。
  三年前的某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很少再有学生抢着帮我拿书拿教案,也很少再有学生围着我问东问西,更少有学生有事没事挤在办公桌前,和我说一些幸福的闲话。
  我曾这样安慰自己:专业的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自己与学生的距离,做到亲密有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觉得,这样的亲密有间,似乎更多地成为了恭敬的疏离。
  还记得,那是入学第一天的下午,窗外的雨连绵不断,我心里的雨也淅淅沥沥。当我与数学和英语老师一起,发出“谁愿意当课代表”的邀请时,只有两个同学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其中一位女同学还是因为被起哄才举的)。比起数学老师全员应援的呐喊和英语老师的“死忠粉们”的“威胁耍赖”,我的人气值简直跌到了冰点。一时之间,全班同学,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都哈哈地笑了起来!而我,就在这笑声中,毫无选择地选定了课代表。
  “一定是我的年龄太大,学生们觉得有距离、有代沟!”带着这样不成熟的反思,在接下来一个礼拜的入学教育中,我开始格外注重自己的形象:衣服每天换起来了,妆容也开始粉嫩起来了。但是,作为老教师,我自然知道这些小伎俩上不了台面、治不了本。
  正在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和正高级、特级教师侯晓田校长之间一次无意的聊天,让我茅塞顿开。还记得当时侯校长说:“现在还没正式上课呢,等上了课,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你的!”是啊,我跑偏太远了——真正能走进学生心里的老师,并不在于外表的年轻与美丽,而在于课堂的厚重与生命的丰盈。于是,我把焦点重新放回到每一节常态课上。
  入学教育圆满结束,开学第一周如约而至。我带领孩子们走进朱自清的“朋友圈”;又带领孩子们过了一把“导游”瘾,引导孩子们给“游客们”讲一讲济南冬天的好山好水好气候、好风好雪好氛围;还带领孩子们“走过”马致远曾走过的“天涯古道”,“看过”马致远曾看过的“夕阳西下”……
  9月8日庆祝教师节的那天,我收到了几张卡片,每一张都写满了对我课堂的“迷恋”:“老师,您有趣又有含金量的课堂将我吸引!”“老师,上您的课让我爱上了优美的语文!”“老师,我十分喜欢您上课的方式!”这让作为教师的我,很是受用!而后面的故事就更精彩了!
  开学第三周的某一天,由于一个独苗课代表太势单力薄,我便想要“以权谋私”,再“拎”一个学生起来担任课代表。于是,我说:“一个语文课代表太辛苦……”话还没说完,几乎全班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当时,我还小小地蒙了一下,以为看错了课表,便问:“咋了?我走错教室啦?大家举手干啥?”结果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当语文课代表!”
  从入学第一天犹犹豫豫举起的手,到开学一周后表达认可的卡片,再到开学三周后异口同声想要当课代表,让我对于教师是碗青春饭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我想,这里的青春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年纪轻这一表层含义上,它应该有更多元的理解和更深刻的思考:
  教师是碗“青春”饭,这青春应该是无论多大年龄,都始终心怀热爱,热爱教室里每一双清澈的眼睛和每一张真诚的脸;应该是无论有多么丰富的经验,都始终像新兵一样去战斗,与时俱进,学而不厌;应该是无论同样的课已经上过多少遍,都始终站在孩子们的视角深深思考、慢慢引导;应该是无论每天怎样起早贪黑,都始终积极阳光、不抱怨;应该是无论在家长那里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始终微笑着走进教室,告诉自己要坚强,不放弃……
  所以,我不再怕自己是否已经悄悄老去,而是尽情地享受年龄的红利,用从容与淡定、用旧知与新悟、用睿智与理性,将教师这碗“青春”饭吃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