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萝卜刀” 需要教育“大智慧”

□孔之见

字数:1570 2023-10-11 版名:声音
  最近,“小萝卜刀”突然爆红,中小学生纷纷购买玩耍。关于“小萝卜刀”的消息也霎时引起舆论界广泛关注,关于“小萝卜刀”的各种争议质疑此起彼伏,甚是热闹。
  虽然不知道“小萝卜刀”缘何一夜爆红,但中小学生的追捧和销售热度,让不少人滋生了新的焦虑不安。在不少商家和中小学生看来,“小萝卜刀”不过是玩具和“解压”工具而已,而且自身不具备杀伤力,不必大惊小怪。但在家长、老师和成人眼光看来,“小萝卜刀”虽然不如真刀锋利,但用力之下也是可以扎进苹果的,如果小朋友在玩耍中戳来砍去,安全隐患不容小觑,让人担心。同时拿着“小萝卜刀”模仿砍杀、攻击,有些甚至把这种潜存暴力因素的行为作为“解压”载体和玩耍交际工具,无形中更是一种宣扬暴力、怂恿攻击行为的催化剂和恶习传染因子,极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安全成长,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小萝卜刀”及其翻版爆红传播,后果让人堪忧。
  “小萝卜刀”爆红,不管是从“解压”角度还是宣扬暴力负面影响角度,其对青少年成长是不容忽视的不良诱因。从青少年成长角度而言,虽然我们希望成长个体时刻处于一种安全健康的氛围中,但事实上几乎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面临着让人防不胜防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猝不及防的另类影响包围之中。“小萝卜刀”就一定会构成成长的“恶患”吗?即便没有“小萝卜刀”就能保证没有“小番茄枪”“小围巾鞭”了吗?即便我们封杀“小萝卜刀”,但如果其他安全教育和安全防范引导不到位,孩子们的安全就一定能无虞吗?
  “小萝卜刀”焦虑代表了一种教育思维,就是把每个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寄希望于“无虞环境”的创设到位。事实上,保证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是一个大课题,更是一个考验教育智慧的综合考题,任何片面思维和简单应对都不是高分答案。对于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而言,唯有教育智慧叠加的给力,而没有标准答案单独的支撑。因而,对于“小萝卜刀”,更需要教育智慧应对,其本质就是充满人性善意、充满智慧理性的教育引导给力。一方面,我们要秉持一种走进孩子成长世界的教育心态,去理性面对孩子们成长中的一切,用孩子的眼光、孩子的视角、青少年的成长发育层次去衡量现实中发生的一切。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小萝卜刀”爆红的真正原因,实质上不外乎好奇、新鲜、玩具、玩耍等范畴。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平息莫名的焦虑,用理解的态度面对中小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一切。
  另一方面,教育最大的智慧,体现在充分发挥和利用青少年成长中面临的一切因素并把其转化为最佳教育因素,让青少年能从中明是非、知得失、辨优劣、会成长。任何一种异常现象的发生、另类行为的出现,其实都是教育的最佳载体和绝好机会,利用得当才是最大的教育智慧。“小萝卜刀”的出现,承担了玩具和“解压”等诸多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功能,但其自身更是教育良机和引导载体。面对爆红的“小萝卜刀”,家长、学校、教师甚至是社会各界都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过分大惊小怪,而应该和孩子一起,认真研究“小萝卜刀”的作用和价值,并更深一层,发掘其蕴含的安全教育因素、交际交往引导因素、不安全隐患排除因素甚至是健康成长助力因素。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亲子沟通交流、专题班队会、校园德育实践讨论、“萝卜刀是与非”辩论赛等,教育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小萝卜刀”,正确使用“小萝卜刀”。还可以在家校沟通基础上,联合市场监管、公安、司法、宣传文化等部门,开展针对性的市场监督检查、心理健康引导、健康交际文化创设等活动,打击治理不合格的“小萝卜刀”,科学引导青少年理性减压,理性购买学习工具和玩具,科学处置人际关系和交往关系等,公安、司法部门可以采取送法进校园等方式,让青少年分清行为的是非边界、刀具管制的法律要求以及健康行为秩序构建的科学意义等。如果这些教育引导到位,那么“小萝卜刀”不再指责、质疑与争议氛围,而是一种更加人性理性温情的智慧氛围,“小萝卜刀”也仅仅是“小萝卜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