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改革”用教育评价改革来拨亮希望之光

□杨朝清

字数:1067 2023-10-11 版名:声音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并解读《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9月27日《光明日报》)
  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老百姓存在职普分流焦虑的背景下,中考承载了万千家庭厚重的期待。中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关注在所难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北京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一方面,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减轻学业负担;另一方面,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扭转“唯成绩”“唯分数”的单一、片面评价标准。此外,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以纾解教育焦虑。
  坚持破立并举、以立为本,“北京中考改革”闪烁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亮光。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将考试、考查、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分类评价。体育与健康分值为70分,其中现场考试分值30分、过程性考核40分,做到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体现了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导向;考查科目“史地化生”成绩以等级呈现,目的是为了扭转应试导向,突出实践属性。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物理在激发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与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考计分科目只考物理不考化学,说到底就是为了涵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当接受过良好物理教育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就有更多“源头活水”,科技自立自强才会更有志气、骨气、底气。
  从八年级学生开始施行,为“北京中考改革”提供了缓冲空间和过渡地带,彰显了循序渐进的系统观念。毕竟,中考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们身心发育的特点,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北京中考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评价改革的精神内核,结合自身实际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理念落实落地,很可能会引发“鲶鱼效应”。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论是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提出的“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还是新鲜出炉的“北京中考改革”,都是为了共享教育公平、激发教育活力、促进社会流动,都是为了拨亮教育这盏希望之灯,让它照亮和温暖更多学子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