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课堂”有效融合下“第三课堂”实施策略
——陕西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字数:1621
2023-10-01
版名:教育理论
□赵雪莹
“三个课堂”有效融合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就要在实践中锻炼,社会中成长,未来的雏鹰只有磨炼意志,才能展翅翱翔。“第三课堂”就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重视“第三课堂”的落地见效,“三个课堂”的有效融合才会展示独特的生命力,在学校有序推进“三个课堂”融合研究与实践中,笔者有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巧妙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提出来,体现了语文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依纲据本,找准融合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学情,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做到思路明晰,可操作性强,如一年级清明节实践课程设计,可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先了解清明节时人们会做什么,并请家长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也可自己亲自参与、观察亲人在清明节做什么,心情怎么样。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中年级可写一段话,然后在班级交流分享,高年级老师可以带学生给烈士扫墓,参观军史馆,学生完成习作。也可办手抄报,通过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体现创新
新时代,小学语文“第三课堂”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要勇于创新“第三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增长见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语文走进生活实践,走进学生内心,走进多彩社会。如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对学生而言,从写句子、写简单的一段话到写几段、写一篇习作比较难,怎么化难为易,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就需要创新。课文中学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顺序和方法,如何学以致用,那就要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山河多姿,把课堂融入到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经历写作的全过程。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同伴互助、老师引导,让孩子们明白作文原来就是记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于是作文变得不再那么高深莫测。
三、充满趣味
学生的个体素质有差异,学习基础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仅靠校内语文课堂,知识拓展的“第二课堂”也是有限的,“第三课堂”校外实践,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密切联系,丰富多彩,源于教材,宽于教材,实践活动的设计主题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如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学生很喜欢可爱的小猫,可以让学生课外在家里观察小动物,了解其习性、特点,也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进行实践感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第三课堂”既融入知识,又提高了运用能力,不仅愉悦,而且充实。
四、体验成功
“第三课堂”开展的效果如何,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潜能,直接关系到“三个课堂”有效融合的深入持续开展。
表面热闹,实则低效,这是不行的。进行“第三课堂”学习活动后,要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评价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实践活动的成就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提高“第三课堂”实效性。可以进行手抄报展示评选、诗配画展示、习作展览等,并选取优秀成果在校园广播站、微信平台推出。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肯定,洋溢着快乐,期待下一次有趣的社会大课堂。
总之,“三个课堂”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构建大语文观,体现面向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三个课堂”相辅相成,有机融合,通过“第三课堂”可以让语文更加鲜活和具体,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实践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且行且思,拓宽“第三课堂”,让学生乐于走进社会大课堂,实现全面育人。(本文系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题《小学语文“三个课堂”有效融合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TYB2022-67)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5702小学)
“三个课堂”有效融合是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也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知识和能力同步发展,就要在实践中锻炼,社会中成长,未来的雏鹰只有磨炼意志,才能展翅翱翔。“第三课堂”就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纽带,重视“第三课堂”的落地见效,“三个课堂”的有效融合才会展示独特的生命力,在学校有序推进“三个课堂”融合研究与实践中,笔者有几点浅显的体会。
一、巧妙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三课堂”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提出来,体现了语文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依纲据本,找准融合点,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学情,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做到思路明晰,可操作性强,如一年级清明节实践课程设计,可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先了解清明节时人们会做什么,并请家长讲解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也可自己亲自参与、观察亲人在清明节做什么,心情怎么样。低年级进行写话训练,中年级可写一段话,然后在班级交流分享,高年级老师可以带学生给烈士扫墓,参观军史馆,学生完成习作。也可办手抄报,通过走进社会,亲身体验,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体现创新
新时代,小学语文“第三课堂”需要创新,只有创新才有发展,我们要勇于创新“第三课堂”模式,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增长见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语文走进生活实践,走进学生内心,走进多彩社会。如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对学生而言,从写句子、写简单的一段话到写几段、写一篇习作比较难,怎么化难为易,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就需要创新。课文中学生学到了描写景物的顺序和方法,如何学以致用,那就要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山河多姿,把课堂融入到大自然中,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经历写作的全过程。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及遇到的困难,同伴互助、老师引导,让孩子们明白作文原来就是记下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于是作文变得不再那么高深莫测。
三、充满趣味
学生的个体素质有差异,学习基础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仅靠校内语文课堂,知识拓展的“第二课堂”也是有限的,“第三课堂”校外实践,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密切联系,丰富多彩,源于教材,宽于教材,实践活动的设计主题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如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学生很喜欢可爱的小猫,可以让学生课外在家里观察小动物,了解其习性、特点,也可以带学生去动物园,进行实践感知,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第三课堂”既融入知识,又提高了运用能力,不仅愉悦,而且充实。
四、体验成功
“第三课堂”开展的效果如何,能否激发学生兴趣,挖掘潜能,直接关系到“三个课堂”有效融合的深入持续开展。
表面热闹,实则低效,这是不行的。进行“第三课堂”学习活动后,要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评价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实践活动的成就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利于提高“第三课堂”实效性。可以进行手抄报展示评选、诗配画展示、习作展览等,并选取优秀成果在校园广播站、微信平台推出。学生在校外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肯定,洋溢着快乐,期待下一次有趣的社会大课堂。
总之,“三个课堂”的有效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构建大语文观,体现面向未来培养合格人才的理念,“三个课堂”相辅相成,有机融合,通过“第三课堂”可以让语文更加鲜活和具体,拓宽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实践素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且行且思,拓宽“第三课堂”,让学生乐于走进社会大课堂,实现全面育人。(本文系陕西省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课题《小学语文“三个课堂”有效融合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Y-TYB2022-67)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5702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