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乡村基础教育的“加法”

□何培富

字数:1301 2023-10-01 版名:理论
  “双减”政策群众关心、社会关切。实施以来,学生校外学科类培训和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有效缓解了教育“内卷”现象。但在一些偏远、经济落后的乡村地区,“双减”政策仍需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做“加法”,才能实现“双减”政策的主旨和初衷。
  “双减”政策下乡村教育的现实问题
  乡村课堂质量参差不齐。“双减”政策实施后,课堂教学成为乡村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训练的唯一来源,减负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地位进一步凸显。完善在职培训制度,提高乡村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推动乡村课堂教学增效增质势在必行。
  作业“一刀切”情况尚存。“双减”政策下,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有效减轻,但个别地区仍存在“一刀切”的情况,部分教师将作业减负理解为减量或取消。作业作为教学中最常用的训练与评价手段,其存在不可或缺。作业减负不能简单等同于题量减少或取消作业,作业提质也不能等同于随意增加难度。因此乡村基础教育要在明确作业设计导向,实现减量增效目标方向上做“加法”。
  减负后的时间空档需填充。“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妥善安排和管理乡村学生的闲暇时间成为各方头疼的问题。学生很少将空闲时间安排在能促进“五育”培养的活动上,而是消耗在电子产品中或外出游荡。这些未成熟的孩子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关键期,倘若缺乏相应监督与引导,可能会沾染社会不良风气。因此,减负后闲暇时间安排需要各方协同妥善管理。
  “双减”政策下乡村教育的“加法”
  完善在职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化是教育的必然趋势,在职教育对教师行业尤为重要。2023年陕西省“国培计划”项目申报工作已于3月启动,该计划包括了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等多个项目类别,分层、分类、分阶段支持薄弱区县的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此同时,陕西“省培”工作也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多措并举助推“双减”,多管齐下增质增效。各地区要紧紧把握教师教育培训政策,不断完善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积极开拓校本培训与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与“国培”“省培”相互补充,鼓励更多的乡村教师积极参与到“国培”“省培”“校培”等项目中来,转变教学态度,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
  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实现减量增效目标。“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依据学生的真实需要,设计符合学情与认知规律的适量作业。减少陈旧单一、重复无意义的题型,增加能让学生举一反三,促进思维能力构建的经典题型。设计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题型,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探索家校共育模式,妥善管理闲暇时间。首先,巧用“5+2”课后延时服务,切实解决中小学“放学早、接送难”矛盾。在实施延时服务时,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提前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筛选并设计出符合国家育人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活动。其次,引导学生学会时间管理,通过开展时间管理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们分享空闲时间所做的有意义的事,引导学生科学制订时间安排表,合理规划闲暇时间。最后,联合家庭发挥时间管理协同作用。鼓励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质量,与孩子共同制订计划,合理协调电子产品的使用,尽量避免孩子单独外出游荡。加强家校沟通合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