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伟大教育家精神,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田建军
字数:2994
2023-09-24
版名:理论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起布局,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总号召,我们不仅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更要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的力量,踔厉奋发再起航,肩负使命再出发。
教师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当好“四有”好老师,践行“四个引路人”,成为“人师”和“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队伍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
“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教师发展领域里辨识度最高、接受度最广的金句,它从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角度,回答了“怎样成为好老师”这个根本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自己的理想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夯实学生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道德情操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学识就是专业知识丰富,具有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始终站在学科科学发展的高位,简明扼要地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做智慧型好老师。仁爱之心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只有“四有”好老师,才能当好“四个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对教师使命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师工作内容的总概括,是对教师社会价值的高度归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品格高尚、学科知识丰富、具有创新思维、甘愿奉献祖国的人。这些人生追求需要教师播种,需要教师引导,需要精心培育。可见,国家把民族未来寄托给教师,把国家强大的人才支撑交给教师,把社会文明进步的禾苗交给教师,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肩负着重大责任。这些都是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望,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课堂要成为什么样的课堂:做到“四个相统一”,上好“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八个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四个相统一”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只有成为“四个相统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格坚强、知识丰富、创新实践和奉献祖国的时代新人。只有“四个相统一”,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打通学校与社会的通道,把建设性与批判性高度融合,把学科知识传授与研究能力培养高度融合,把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才能上好“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要成为什么样的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具备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物质基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保证,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育人环境。“教师发展学校,学生展示学校,学校成就师生”成为社会共识。教育家型教师,再次打开了教师成长的天花板,有效防止职业倦怠,永远像新兵一样工作,使教育具有旺盛的生机活力。1993年我国公布特级教师标准,随后“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室名师”在全国各地陆续命名,许多教师走过自己成长的“缺氧地带”,无数教师从“经师”走向“人师”,从研修走向研究,从共享走向共创,精神独立专注,没有随波逐流,坚守崇高的职业追求。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的统一。从师德方面,广大教师要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信赖的为学、为事、为人的楷模,这是教师品德提升的目标和应有的品质。从教学本领方面,指出广大教师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教学行为,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追梦人和奋斗者,不断丰富学识素养,激励学生创新实践。从价值追求方面,指出广大教师要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发展的“人师”,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
教育家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教育战线的表现,是优秀教师的宝贵品质,反映当代中国教师队伍的共同追求。它内涵丰富,概括了中国教师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是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学习教育家精神,就要胸怀天下,牢记使命,精心从教,向教育家型教师学习,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就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牢记教师“是什么,正在干什么,还要怎样干”等基本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教师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当好“四有”好老师,践行“四个引路人”,成为“人师”和“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教师队伍建设,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
“四有”好老师是新时代教师发展领域里辨识度最高、接受度最广的金句,它从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角度,回答了“怎样成为好老师”这个根本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方向,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用自己的理想点燃学生的理想,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夯实学生的信念,增强“四个自信”,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道德情操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永远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用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培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学识就是专业知识丰富,具有科学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始终站在学科科学发展的高位,简明扼要地传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做智慧型好老师。仁爱之心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健康成长。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只有“四有”好老师,才能当好“四个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对教师使命的基本要求,是对教师工作内容的总概括,是对教师社会价值的高度归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品格高尚、学科知识丰富、具有创新思维、甘愿奉献祖国的人。这些人生追求需要教师播种,需要教师引导,需要精心培育。可见,国家把民族未来寄托给教师,把国家强大的人才支撑交给教师,把社会文明进步的禾苗交给教师,人民教师无上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这充分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对教师的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肩负着重大责任。这些都是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望,是对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
课堂要成为什么样的课堂:做到“四个相统一”,上好“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思政课教师提升素质和水平的努力方向。广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这“八个相统一”,是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的科学概括,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原则。“八个相统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才能使思政课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精神力量。
“四个相统一”是对教师师德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只有成为“四个相统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格坚强、知识丰富、创新实践和奉献祖国的时代新人。只有“四个相统一”,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打通学校与社会的通道,把建设性与批判性高度融合,把学科知识传授与研究能力培养高度融合,把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才能上好“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学校要成为什么样的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具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具备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是教育的物质基础,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保证,校园文化是重要的育人环境。“教师发展学校,学生展示学校,学校成就师生”成为社会共识。教育家型教师,再次打开了教师成长的天花板,有效防止职业倦怠,永远像新兵一样工作,使教育具有旺盛的生机活力。1993年我国公布特级教师标准,随后“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室名师”在全国各地陆续命名,许多教师走过自己成长的“缺氧地带”,无数教师从“经师”走向“人师”,从研修走向研究,从共享走向共创,精神独立专注,没有随波逐流,坚守崇高的职业追求。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丰富,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和弘道追求的统一。从师德方面,广大教师要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具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社会信赖的为学、为事、为人的楷模,这是教师品德提升的目标和应有的品质。从教学本领方面,指出广大教师要具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教学艺术,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教学行为,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追梦人和奋斗者,不断丰富学识素养,激励学生创新实践。从价值追求方面,指出广大教师要具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发展的“人师”,让学生终身受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达到教师发展的最高境界。
教育家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教育战线的表现,是优秀教师的宝贵品质,反映当代中国教师队伍的共同追求。它内涵丰富,概括了中国教师的良好品质和精神风貌,是促进中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我们学习教育家精神,就要胸怀天下,牢记使命,精心从教,向教育家型教师学习,以教育家为榜样,弘扬教育家精神,提升教书育人能力。就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始终牢记教师“是什么,正在干什么,还要怎样干”等基本问题,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