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先应该做好这些“减法”
□袁建国
字数:1391
2023-09-20
版名:声音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中国教育行业的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因为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家长、学生、教师都应该认真反思自己,做好必要的“减法”。
家长方面,应该减去“盲目”。当前中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史无前例,按说这应该是教育的幸事。然而,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确实有太多的家长不懂教育。这一点,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就曾在“两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记得《人民日报》曾发文《家长改变,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指出了中国教育的症结所在:家教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越重视教育,效果可能越背道而驰。许多家长受“望子成龙”“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舆论影响,盲目跟风、攀比,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实际需要,把孩子的童年绑架在自己的“愿望”之上,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这种“盲目”,急需力除。
学生方面,应该减去“被动”。学生的被动地位,与学校、教师、家长的错误理念和不当行为息息相关。长时间的“大水漫灌”和粗暴干预,致使学生整日疲于应付各种作业,无暇思考,更奢谈兴趣或者创新了。即使是周末、假期所参加的“兴趣班”,也更多地充斥着家长的意志。
我们知道,对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开始,也是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源头活水,如果将之固化为大量的作业、不感兴趣的“特长班”、学科分数和各类排名,这种源头活水将不断蒸发并很快枯竭——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致命的。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学习新思想、新理念,转变育人观念,丰富各类课程并还学生以“主动”,给学生创设尽量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权利、尝试的机会、艰苦的磨炼和失败的体验,让学生在选择中成长,在尝试中成熟,在失败中自我激发内驱力,为终身发展埋下有生命力的种子。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便由低效走向卓越。
教师方面,应该减去“短视”。许多教师,特别是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名师梦”。然而如何实现梦想呢?许多教师把眼睛盯在了通过大量布置作业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结果可想而知,大量的作业,弄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家长陪得累。如此,教师累了一辈子,即便是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却与“名师梦”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韩非子》有云:“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意思是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得到名望和荣誉。如果教师的学术低级到只会“大量布置作业”上,怎么会成为名师呢?名师的“学术”,应该是研究教材教法、教育规律、思维特点等,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如此,教师不但成就了学生的幸福人生,也成就了自己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诚然,“双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减法”,还应该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多做“加法”和“乘法”,用“减法”减去阻碍“减负”的各种积弊,用“加法”添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举措,用“乘法”使这些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家长方面,应该减去“盲目”。当前中国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史无前例,按说这应该是教育的幸事。然而,我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确实有太多的家长不懂教育。这一点,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就曾在“两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教育,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记得《人民日报》曾发文《家长改变,中国的教育问题才会从根本上改变》,指出了中国教育的症结所在:家教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不懂教育的家长越重视教育,效果可能越背道而驰。许多家长受“望子成龙”“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舆论影响,盲目跟风、攀比,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实际需要,把孩子的童年绑架在自己的“愿望”之上,剥夺了孩子应有的快乐,影响了孩子一生的发展。这种“盲目”,急需力除。
学生方面,应该减去“被动”。学生的被动地位,与学校、教师、家长的错误理念和不当行为息息相关。长时间的“大水漫灌”和粗暴干预,致使学生整日疲于应付各种作业,无暇思考,更奢谈兴趣或者创新了。即使是周末、假期所参加的“兴趣班”,也更多地充斥着家长的意志。
我们知道,对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的开始,也是激发他们探索世界的源头活水,如果将之固化为大量的作业、不感兴趣的“特长班”、学科分数和各类排名,这种源头活水将不断蒸发并很快枯竭——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致命的。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学习新思想、新理念,转变育人观念,丰富各类课程并还学生以“主动”,给学生创设尽量宽松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多给学生一些选择的权利、尝试的机会、艰苦的磨炼和失败的体验,让学生在选择中成长,在尝试中成熟,在失败中自我激发内驱力,为终身发展埋下有生命力的种子。
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教育便由低效走向卓越。
教师方面,应该减去“短视”。许多教师,特别是初入职场的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名师梦”。然而如何实现梦想呢?许多教师把眼睛盯在了通过大量布置作业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结果可想而知,大量的作业,弄得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家长陪得累。如此,教师累了一辈子,即便是自己的学生取得了比较好的考试成绩,却与“名师梦”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韩非子》有云:“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意思是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得到名望和荣誉。如果教师的学术低级到只会“大量布置作业”上,怎么会成为名师呢?名师的“学术”,应该是研究教材教法、教育规律、思维特点等,通过这些学术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如此,教师不但成就了学生的幸福人生,也成就了自己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诚然,“双减”,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减法”,还应该在理论和操作层面上多做“加法”和“乘法”,用“减法”减去阻碍“减负”的各种积弊,用“加法”添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种举措,用“乘法”使这些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