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儿·秋千

□方 寸

字数:1327 2023-09-20 版名:文苑
  我一路飞跑,冲进家门又入厨房。正揭锅盖的母亲大喊一声:“烫的!”我紧急刹车,脚尖踮地,身体前倾。待母亲手中立起的锅盖冒着腾腾热气在地上流洇出一摊水,锅里的热气消散,我看到了又白又胖的小燕儿盘卧,香气随着热气暄腾。母亲将不再淌水冒气的锅盖移到门后靠在墙角,我从她侧后身挤过去,抓起一只小燕儿,飞跑回街上。
  村口大石旁,小伙伴们围聚。石头上摆着一溜小燕儿。春燕妈做的小燕儿个头大,可皮肤黑。花苗妈做的小燕儿皮肤白,可个头小。我妈做的小燕儿,最美。圆圆脑袋尖尖嘴,小辫翅膀花瓣尾,黑亮眼睛莲花围脖,皮肤白白的,身体胖胖的,样子萌萌的。最好看的,要数身上的颜色,双腮点红如胭脂,围脖、翅尾的花瓣尖描红,由淡而浓直至尾尖最红,后背、翅膀喷红,如纱如雾如梦。
  胶东风俗,清明小燕儿做得美不美,代表的是日子美不美。所以母亲们做小燕儿时,都是下了十足十的工夫,花了十成十的心思。平常舍不得捞不着吃的白面都攒在今天,用绣花的巧手描眉、捏花、扭辫子、编翅膀,把浪漫的情思、奇特的妙想、美好的愿望,都捏进这小燕儿里。
  虽然有些不服气,小伙伴们也不得不承认,我妈做的小燕儿最美。我觉得自己脸上飞起红,只怕跟小燕儿的脸差不多,胭脂色。比美结束,各自回家,放下小燕儿,然后挨家挨户串门,抱得小燕儿归,还有俩鸡蛋。
  是的,这是清明节最高兴的事情,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就会得到一只小燕儿和俩鸡蛋。
  说是小燕儿,虽然好吃又好看,可它们不会飞。会飞的小燕儿在房梁上,在屋檐下,在燕窝里。
  清明时分,村里的父亲们都会为自家女儿吊上一架秋千。我的秋千在门楼过道里,房梁上有一窝小燕儿。花苗背着双手倚在门墙上,她看一会儿门口的小树,看一会儿房梁上的小燕儿,一会儿说吃了四个鸡蛋,一会儿说攒了一堆小燕儿,又说:“我打歇儿吧!”(胶东方言,意为“我荡会儿吧”)我荡了两个来回,双手紧握绳索说:“恁爸不是也给你吊一个吗?”“那个没有垫儿,打没歇儿(即一会儿)腚就疼。”
  秋千继续荡着,我握绳索的手没有那么紧了。我慢慢从秋千架上下来,“就打没歇儿哈。我也才打没歇儿。”
  花苗脸上笑开了花,迅速坐上棉垫,“嗖——”地荡出去。
  我扭头仰看房梁上的小燕儿,它们张着娇黄的嘴大声叫。这会儿飞回来的是燕子爸爸吧,它双脚立在窝沿儿上,嘴里叼着虫儿。三只小燕儿,齐刷刷把头、嘴移到它的脚边,嘴巴张得更大,叫声更急。
  这自然是童年的事情。
  清明回家,推开紧闭的铁门,房梁上的燕窝还在,张着娇黄小嘴大声叫的小燕儿未见。它们还没出生,还是已经长大离巢了?还是因铁门一直紧锁,它们找不到回巢的路?母亲不在家,香气随热气暄腾的小燕儿,当然也没有了。
  十年前,父亲走了,木门换成了铁门,三角红瓦门楼也变成了水泥平房,这并没有妨碍燕子筑巢,却是再也不能荡秋千,也没有人再为我吊秋千了。
  总听人说,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小时候哪管地里的事儿,只操心玩乐和学习,后来长大了,离开了乡村离开了土地,更无从关心。作为农民的孩子,心中是有愧的。所以总是希望老了返回家乡,种上几亩田地,守着一亩方塘,看日升月落,草长莺飞。
  清明于我,确实是节日。
  这个节日是有色彩有重量的,甚至是有湿度的。
  我想,买架秋千吧,放在院子里,坐上去荡一荡,仰起头,说不定就能看到小燕儿划过天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