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李小强

字数:1451 2023-09-20 版名:成长

  “李老师,您看看我的想法,行不行?”
  如往常一样,我早早就来到教室。刚进教室门,一个女孩走了过来,并将她的数学研究成果递给了我。我竖起大拇指并表扬她:“你是第一个有思考的人,很厉害!”
  她是一个数学理解力并不出色的,性格内向,腼腆到上课回答问题都几乎听不到声音的女孩。虽然听到了我的肯定,但情绪和表情并没有波动,转头回到了座位。
  收到她的数学文章,我内心确实很兴奋。这是一篇题为“这些方法可以吗?”的数学小论文。其源于上一节课,我们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时,大家集思广益,给出了很多方法,但有两种方法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出肯定的判定。为了鼓励学生将思维延伸至课后,我说道:“这两种方法到底能不能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课后你可以通过画图或计算的方式去验证。”
  我很期待能有学生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当她拿来自己的文章时,我已经顾及不到课前准备了,迅速读了起来,并在阅读之后写下“图形告诉你,思考见真知”。预备铃响之后,我特别点名表扬了她的做法和思考,并在班级“群星闪耀”栏为她贴上了两颗星。
  课后,我又用一节课的时间再一次详细地阅读了文章及思路,随后找到她沟通。“你的数学文章很好,既描述了为什么写,又用图形和算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结论,还谈到了自己的收获,特别好!”我再一次肯定了她的思考,并探讨了怎么样做更好,给出了我的建议。
  第二天,一样的时间,她将完善后的稿子交给了我。这一次,数学图形更标准了,“行与不行”看图就一目了然;还用到了“假设法”,假设这两种方法可以求出组合图形的面积,按照这样的计算,再和正确答案进行对比,从而推翻自己的假设,验证自己的结论。显然,经过修改后的文章论据更加充分且严谨,她笑了,也有了数学的“成就感”。
  也许是我的表扬触动了她,也许是数学之美触动了她。
  不久后的又一节数学课,当大家对“一个长方体可以有4个面是正方形吗?”没有统一见解时,我如法炮制,说道:“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课后你可以深入思考和交流,下节课期待大家的分享。”这一次,更多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考,但绝大部分停留在口头表述,我表扬了他们对数学的执着思考,并在班级“群星闪耀”栏给予体现。
  内向的她也拿来了自己的数学小论文“长方体中可以有4个面是正方形吗?”,在文中,她用“假设法”和“画图法”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已经非常有理有据了。读完之后,我建议分类思考,可以进一步细化,很快就见到了修改稿,她分析了所有的可能性,更全面且严谨。
  “你的结论特别好,老师能够读懂你的想法和结论。只是个别地方的转折有些急,如果要分享给全体同学,可能会有人看不明白(指出几点),你能把这几个地方用语言再表述清楚吗?”看她有些疑惑,我接着说:“也就是你怎么想的,就把想法用文字详细地写出来。”
  同样很快,她的详稿就拿给了我。显然,她对数学的热情越来越浓了,并在多次的交流中,感受到数学真的越思考越有意思。
  我想,她还可以更进一步。于是,在我的鼓励下,我们对两篇文章稍作了整合和修改,完成了一篇题为“来自数学课堂的疑问”数学小论文,并被小学生数学杂志《数学大王》采用。我想,“数学之美”的种子已破土发芽,也的确如此,后来的期末测评,她取得了大跨越的进步和好成绩。
  什么是成长?我想,这个过程就是很好的成长方式之一,它有别于对问题学生的引导与转变、有别于对学生消极情绪的舒缓与调节,却也一定是帮助孩子以不同的方式更好地成长的育人途径。让她把数学思考“写”出来,让她体会数学思考是有意思的,让她在数学中得到肯定与发展,这便是很好的“成长”,更是一种接地气的育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