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课间,活力助“双减”
□于晓斌 孙绪学
字数:1857
2023-09-17
版名:知行
大课间既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健康的有效载体,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双减”的重要举措。随着“双减”的深入实施,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育才初级中学以“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为目标,以大课间活动为主线,不断丰富和创新大课间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摸索着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为大课间活动提供质量保证
明确思路,大课间活动内涵式发展。学校把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放到全校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帮助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创出“一项特色鲜明的活动”,把用大课间的有效、有益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活动中感受乐趣、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健全机制,为大课间保驾护航。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管理网络、以教导主任为组长的监督网络和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大课间业务指导网络,制订并完善了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舆论引导,营造大课间活动氛围。一是学校每学期都向师生发出“人人参与,强身健体”的倡议,开展健身格言和“我的健康小故事”征集,营造“人人讲健康,个个都阳光”的健康氛围;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从激智、启德、促美、益心的角度,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三是隆重举行以“快乐、主动、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阳光健身运动”启动仪式,用快乐体育、趣味体育、艺术体育的因子引导师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到健身活动中去。
多管齐下,开展活动,拓展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开展日常活动。一是全面实施大课间活动工程。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是学生每天进行文体活动的硬性时间,学校任何工作不得占用。上午以固定的体育活动为主,下午以学生自选项目为主,有效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期间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二是开展各类单项竞技比赛。如“队列队形表演”“跳绳比赛”“拔河”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热情,各班还涌现了一批各类活动的爱好者。
拓展活动时空。一是大力开展“体育月”活动。学校把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定为“体育活动月”。在不同年级、以不同内容、用不同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初一年级的“田径对抗赛”“长跑比赛”等活动,强化了学生自主自觉的大课间参与意识;初二年级开展的“师生同场竞技”比赛——踢毽子、乒乓球比赛等,既和谐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团队意识。二是以评价为激励手段,深化大课间活动。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学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星级班级评比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加强大课间文化建设。学校把大课间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加以研究。如我们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听从老师的统一安排,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集合整队时,引导学生做到快、静、齐,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遵守组织纪律的习惯;在学生自编自演的韵律操中,学生学会了创造,等等。这使得大课间不仅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更是班集体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得到提高,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
深挖潜力,扎实推进,促进大课间活动上台阶
大课间活动以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为原则,让学生置身于乐中练、练中学的宽松氛围中,构建一个有序、有趣、有益的求知氛围,以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三结合”,完善大课间活动。一是做到体育活动与季节变化相结合。根据季节变化科学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春天,以远足活动为主;冬天,以长跑、拔河、跳绳等为主,其他季节综合安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活动内容,成为我校体育活动的显著特点。二是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主要有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青春健美操等,保证学生基本健康要求和活动时间;自选项目,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随意选择。目前,已从当初的跳长绳、踢毽子、跑步等几个项目,发展到集体舞、太极拳、韵律操等多个项目,形成了“活动由音乐指挥,人在音乐中运动”的校园新景观。三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学校把班主任作为排头兵、作为活动的最直接引路人,要求无论是大课间活动,还是各种竞赛和表演,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要带头。这种做法营造了师生共同参与、其乐融融的氛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为大课间活动提供质量保证
明确思路,大课间活动内涵式发展。学校把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放到全校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通过帮助学生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项目”,创出“一项特色鲜明的活动”,把用大课间的有效、有益活动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愉悦、快乐的活动中感受乐趣、学会健体、学会审美。
健全机制,为大课间保驾护航。构建以校长为组长的大课间管理网络、以教导主任为组长的监督网络和以年级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的大课间业务指导网络,制订并完善了有关制度、方案,形成了“学校统一领导、年级全力支持,班主任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具体实施、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舆论引导,营造大课间活动氛围。一是学校每学期都向师生发出“人人参与,强身健体”的倡议,开展健身格言和“我的健康小故事”征集,营造“人人讲健康,个个都阳光”的健康氛围;二是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主题班会,从激智、启德、促美、益心的角度,提高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认识;三是隆重举行以“快乐、主动、健康、发展”为主题的“阳光健身运动”启动仪式,用快乐体育、趣味体育、艺术体育的因子引导师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到健身活动中去。
多管齐下,开展活动,拓展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开展日常活动。一是全面实施大课间活动工程。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和下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是学生每天进行文体活动的硬性时间,学校任何工作不得占用。上午以固定的体育活动为主,下午以学生自选项目为主,有效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期间至少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二是开展各类单项竞技比赛。如“队列队形表演”“跳绳比赛”“拔河”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热情,各班还涌现了一批各类活动的爱好者。
拓展活动时空。一是大力开展“体育月”活动。学校把每年的五月和十一月定为“体育活动月”。在不同年级、以不同内容、用不同形式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初一年级的“田径对抗赛”“长跑比赛”等活动,强化了学生自主自觉的大课间参与意识;初二年级开展的“师生同场竞技”比赛——踢毽子、乒乓球比赛等,既和谐了师生关系,又提高了团队意识。二是以评价为激励手段,深化大课间活动。建立较为科学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学校以“大课间活动内容的完成质量”为主要评价指标,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并将评价结果与星级班级评比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加强大课间文化建设。学校把大课间文化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加以研究。如我们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听从老师的统一安排,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集合整队时,引导学生做到快、静、齐,让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遵守组织纪律的习惯;在学生自编自演的韵律操中,学生学会了创造,等等。这使得大课间不仅成为学生放松身心、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挑战自我的舞台,更是班集体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学生的团队精神、拼搏意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都在不断得到提高,这也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
深挖潜力,扎实推进,促进大课间活动上台阶
大课间活动以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全面性为原则,让学生置身于乐中练、练中学的宽松氛围中,构建一个有序、有趣、有益的求知氛围,以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实施“三结合”,完善大课间活动。一是做到体育活动与季节变化相结合。根据季节变化科学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春天,以远足活动为主;冬天,以长跑、拔河、跳绳等为主,其他季节综合安排。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活动内容,成为我校体育活动的显著特点。二是规定项目与自选项目相结合。规定项目,主要有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青春健美操等,保证学生基本健康要求和活动时间;自选项目,可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随意选择。目前,已从当初的跳长绳、踢毽子、跑步等几个项目,发展到集体舞、太极拳、韵律操等多个项目,形成了“活动由音乐指挥,人在音乐中运动”的校园新景观。三是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学校把班主任作为排头兵、作为活动的最直接引路人,要求无论是大课间活动,还是各种竞赛和表演,教师必须与学生共同参与,班主任要带头。这种做法营造了师生共同参与、其乐融融的氛围,密切了师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