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

□梅微微

字数:1534 2023-09-17 版名:教育理论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出台,要求作业设计要摒弃“多做多练”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朝着趣味性、生活化、开放性和分层性设计。对于数学教师,要强化作业的有效价值,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体、心理、认知等特征,设计出新颖、有趣、多样、个性化的作业,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数学素养的形成,让他们在作业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一、挖掘趣味性,让数学作业更加生动
  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趣味性的作业体现为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具有创新性,富有挑战性,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通过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增强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思维空间。如学生在学习“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章节时,我设计作业:让每个学生用较厚的铜版纸卷成一个圆柱体,用两种颜色涂上圆柱的底面和侧面,在涂色过程中,他们自然地熟悉了圆柱有几个侧面、几个底面。随后让学生将圆柱侧面展开,看看形成什么样的图形。这样,学生有了学习期待,产生了探究热情,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体现层次性,让数学作业富有梯度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兴趣、习惯等各不相同,在解题速度、解题方法、解题质量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性,一刀切的作业让学生的能力僵化,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设计层次性的作业,尊重个性,针对性强,梯度明显,如设计出基础、发展、提高三个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如在复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层次性作业:针对学困生,让他们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口算题、看图计算题等知识;针对中等生,让他们在书本基础上,解决超市购物、市场买菜等生活中常遇到的除法问题,培养其应用能力;针对优等生,在完全吃透基础知识水平上,拓展和延伸知识点,了解知识之间的关系和来龙去脉,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并根据学习需要画出思维导图。这样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都有所收获。
  三、突出多样性,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
  设计多样性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摆脱无聊和低效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动机。一是设计生活类作业。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和表面积”时,我让学生在家寻找有关长方体的实物,如冰箱、音箱、牙膏盒、砖头等,从实物中明白长方体的特征,明白长方体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面积,让孩子们明白只要处处留心,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二是设计动手类作业。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在我的指导下,同学们用剪刀剪出五角星、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将剪出的图形再进行对折,发现完全重合,从动手过程中深刻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三是设计实践类作业。实践类作业,是学生用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在实践中进行应用的过程。如教学《元角分》时,纯粹的货币单位换算和单一的加减运算,学生短时间内不能熟知货币的概念,对此,我设计出某学生和父母一起去超市购物的情境。其中,牙膏、洗发水、米面油花了多钱?学习用品和零食花了多钱?蛋奶和调料花了多钱?水果和蔬菜花了多钱?一共给超市收银员微信扫了多钱?以父母的月工资来算,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赚到购物所花的费用。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加减运算,深刻地理解了货币的概念和内涵,也发挥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更让孩子们深受触动,理解父母、心疼父母赚钱的辛苦,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新课改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坚持兴趣性、实践性、有效性、针对性的原则,以“一切服务于学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根本目标,由原来注重“高数量”向“高质量”转化,通过富有趣味、独特新颖的作业形式,提高发散思维,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为实现数学的教育价值增效赋能。
  (作者单位:陕西省武功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