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艺术在校园中的传承创新
□刘育茹
字数:3001
2023-09-17
版名:教育理论
非遗传承项目——扎染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染艺术具有无穷的魅力。传承扎染艺术面临诸多的困境,同时又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继承扎染传统文化,使扎染艺术在校园中推广、创新、运用,并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美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一、扎染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一幅扎染成品由扎和染两道程序完成,扎是由绳子、线等工具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捆扎、缝、夹等使其固定起来,为染色做好准备。染色最初是运用植物染料,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染料类型越来越多,如粉末颜料、扎染专用彩色水等;染色样式也多种多样,根据所想所思所见所闻,图案设计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成品色彩或艳丽,或典雅,丰富多变,趣味无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又有各自的独特性,只有继承发扬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获得立足点。
二、扎染艺术在校园的传承创新实践
如何推动扎染艺术在校园传承创新实践?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用好社团这一组织形式,必须创新扎染艺术传承的形式。
(一)发挥教师在扎染艺术传承中的主导作用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扎染艺术在校园推广传承创新工作需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五月份开始,我带领全校教职工开展扎染实践活动,以“非遗——扎染文化,我传承”为主题,这是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准备的一场集体联谊活动。“扎染”这个名词,部分老师知道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见过扎染的成品,但具体如何操作,没有一个老师会。老师们对活动充满了期待,当老师们看到展示在活动场地的扎染成品时,个个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哇!太漂亮了!怎么弄的?好学不?”在老师们的惊叹中活动拉开了序幕。
首先,展示优秀作品,激发体验兴趣。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我带领老师从图案、色彩、寓意等方面欣赏了我国优秀的扎染作品,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讲解经典案例,建构基本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从图案的折叠、绘画、色彩的选择、搭配几个方面分析扎染样品的结构布局。
其次,介绍历史文化,明确操作方法。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介绍扎、缝、捆等扎染技法以及皮筋、绳子等辅助工具的运用方法;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气质的人所适合的衣服款式、帽子、包包图案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激发了老师们的操作兴趣。
再次,尝试操作实践,体验扎染乐趣。实践出真知。我耐心地指导教职工如何运用一块方巾、一顶帽子、几件白色的T恤、多根皮筋、一盒颜料等材料,一步步进行捆扎、折叠、色彩碰撞。每个老师都为自己、家人创作出了满意的扎染衣服,在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愉悦氛围中,老师们又进一步创作出了漂亮的围巾、帽子等物品。
最后,讲解晾晒方法、增添亮丽色彩。教学是一门不断完善的艺术。我不断指导大家如何对扎染作品晾晒,如一定要选择良好天气,一件扎染好的作品,需要静置两三个小时到48个小时不等,用盐水浸泡十分钟,再进行洗、晾、打开展示,一幅杰作才算完成。
(二)发挥学生在扎染艺术传承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传承的希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教师们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本着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传承创新的思想,带领各年级学生和社团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扎染艺术,我传承”为主题的传承活动,包括组织扎染社团、亲子扎染、走秀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
1.组织扎染艺术社团传承活动
组织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阵地。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学习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为家校互动,丰富校园活动及学生的合作学习、团队意识探究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平台。
首先,精准把控学情。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我们的扎染艺术传统文化传承社团中,招收的学生有年龄上的跨度,认知水平有差异,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有所不同,统一的学习要求对他们来说挑战性较大。
其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及认知,学习、制作、创新分层次化,便于学生的学习,让能力强的同学迈大步走,引导弱者不落伍,使每一位社团成员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社团成员整体优化。
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意识。在扎染艺术社团活动过程中,以趣味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兴趣。社团活动在学习各种技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最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扎染艺术传承社团活动过程中,以手工制作为主,鼓励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2.亲子传承,让素养在家校共育中达成
良好的亲子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我先在教室里,带领学生及家长欣赏、了解扎染的历史及技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在示范扎染的技法及注意事项的过程中化难为简,分层次讲解扎、染的技巧,注重重难点的突破。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识图、审美判断等能力与素养。
在亲子活动中,关注每一对亲子的活动操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体验,孩子在家长的赏识、激励下,活动气氛热烈,孩子神情专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中,家长与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也渐渐激发出来,拿出需要扎染的衣物,有的折叠成田字格,有的折叠成对角图案,有的借助身边的废旧物品,折叠出与众不同的图案,还有的选择自由画、创意图案。活动结束后学生及其家长还乐在其中,意犹未尽,久久不离开活动现场,听到最多的是:“老师,咱们什么时候还玩这个扎染呀?”非遗文化传承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非遗文化不“高冷”,易于接受。亲子实践体验活动让非遗文化来到我们孩子的身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觉它的美,都能传承拓展,都能运用所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模特走秀,让扎染文化在创意实践中彰显
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体验扎染文化在身边,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扎染,进一步推动扎染艺术传承创新,我们采取了多样的创意活动,模特走秀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首先,在全校选拔师生模特队,利用早上提前到校的时机进行走步训练、舞蹈训练、展示服饰穿搭训练。再次,六一活动中师生们以舞蹈、走秀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服饰、帽子、围巾等扎染系列展示,使全校师生体验美、领悟美、传承美。最后,走出校门,来到社区,与社区的群众举行联谊会,向他们传授扎染艺术的技巧并展示民间艺术扎染服饰。
树立文化自信更应从娃娃抓起,学校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应用的重要阵地。我们培养每一位孩子学习了解传统优秀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伴随学生一起成长。“扎染”这门古老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不仅仅是传统的代名词,还会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仅是民族艺术的标杆,还会是民族文化对外的名片。祝愿扎染艺术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开得更艳更久。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五小学)
一、扎染艺术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扎染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一幅扎染成品由扎和染两道程序完成,扎是由绳子、线等工具根据设计的图案进行捆扎、缝、夹等使其固定起来,为染色做好准备。染色最初是运用植物染料,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染料类型越来越多,如粉末颜料、扎染专用彩色水等;染色样式也多种多样,根据所想所思所见所闻,图案设计采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成品色彩或艳丽,或典雅,丰富多变,趣味无穷。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性决定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民族文化又有各自的独特性,只有继承发扬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在世界获得立足点。
二、扎染艺术在校园的传承创新实践
如何推动扎染艺术在校园传承创新实践?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用好社团这一组织形式,必须创新扎染艺术传承的形式。
(一)发挥教师在扎染艺术传承中的主导作用
传承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事。扎染艺术在校园推广传承创新工作需要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五月份开始,我带领全校教职工开展扎染实践活动,以“非遗——扎染文化,我传承”为主题,这是学校为全体教职工准备的一场集体联谊活动。“扎染”这个名词,部分老师知道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也见过扎染的成品,但具体如何操作,没有一个老师会。老师们对活动充满了期待,当老师们看到展示在活动场地的扎染成品时,个个发出了惊讶的声音:“哇!太漂亮了!怎么弄的?好学不?”在老师们的惊叹中活动拉开了序幕。
首先,展示优秀作品,激发体验兴趣。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我带领老师从图案、色彩、寓意等方面欣赏了我国优秀的扎染作品,感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讲解经典案例,建构基本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我从图案的折叠、绘画、色彩的选择、搭配几个方面分析扎染样品的结构布局。
其次,介绍历史文化,明确操作方法。示范扎染的制作过程,介绍扎、缝、捆等扎染技法以及皮筋、绳子等辅助工具的运用方法;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气质的人所适合的衣服款式、帽子、包包图案的选择和颜色的搭配,激发了老师们的操作兴趣。
再次,尝试操作实践,体验扎染乐趣。实践出真知。我耐心地指导教职工如何运用一块方巾、一顶帽子、几件白色的T恤、多根皮筋、一盒颜料等材料,一步步进行捆扎、折叠、色彩碰撞。每个老师都为自己、家人创作出了满意的扎染衣服,在体验美、享受美、创造美的愉悦氛围中,老师们又进一步创作出了漂亮的围巾、帽子等物品。
最后,讲解晾晒方法、增添亮丽色彩。教学是一门不断完善的艺术。我不断指导大家如何对扎染作品晾晒,如一定要选择良好天气,一件扎染好的作品,需要静置两三个小时到48个小时不等,用盐水浸泡十分钟,再进行洗、晾、打开展示,一幅杰作才算完成。
(二)发挥学生在扎染艺术传承中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传承的希望。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在教师们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本着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传承创新的思想,带领各年级学生和社团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扎染艺术,我传承”为主题的传承活动,包括组织扎染社团、亲子扎染、走秀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
1.组织扎染艺术社团传承活动
组织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主阵地。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学习领会中华民族艺术的精髓,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也为家校互动,丰富校园活动及学生的合作学习、团队意识探究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学习平台。
首先,精准把控学情。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我们的扎染艺术传统文化传承社团中,招收的学生有年龄上的跨度,认知水平有差异,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有所不同,统一的学习要求对他们来说挑战性较大。
其次,实施分层次教学。在社团活动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差异,根据学生的美术知识基础及认知,学习、制作、创新分层次化,便于学生的学习,让能力强的同学迈大步走,引导弱者不落伍,使每一位社团成员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社团成员整体优化。
再次,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意识。在扎染艺术社团活动过程中,以趣味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兴趣。社团活动在学习各种技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氛围。
最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在扎染艺术传承社团活动过程中,以手工制作为主,鼓励学生之间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相互提高,共同进步。
2.亲子传承,让素养在家校共育中达成
良好的亲子活动增进孩子与家长间的感情。我先在教室里,带领学生及家长欣赏、了解扎染的历史及技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在示范扎染的技法及注意事项的过程中化难为简,分层次讲解扎、染的技巧,注重重难点的突破。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识图、审美判断等能力与素养。
在亲子活动中,关注每一对亲子的活动操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和家长积极参与体验,孩子在家长的赏识、激励下,活动气氛热烈,孩子神情专注,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中,家长与学生的美术表现欲望也渐渐激发出来,拿出需要扎染的衣物,有的折叠成田字格,有的折叠成对角图案,有的借助身边的废旧物品,折叠出与众不同的图案,还有的选择自由画、创意图案。活动结束后学生及其家长还乐在其中,意犹未尽,久久不离开活动现场,听到最多的是:“老师,咱们什么时候还玩这个扎染呀?”非遗文化传承不难,难的是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体验到非遗文化不“高冷”,易于接受。亲子实践体验活动让非遗文化来到我们孩子的身边,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觉它的美,都能传承拓展,都能运用所学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模特走秀,让扎染文化在创意实践中彰显
灵活、丰富的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空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体验扎染文化在身边,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扎染,进一步推动扎染艺术传承创新,我们采取了多样的创意活动,模特走秀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首先,在全校选拔师生模特队,利用早上提前到校的时机进行走步训练、舞蹈训练、展示服饰穿搭训练。再次,六一活动中师生们以舞蹈、走秀等多种表现形式进行服饰、帽子、围巾等扎染系列展示,使全校师生体验美、领悟美、传承美。最后,走出校门,来到社区,与社区的群众举行联谊会,向他们传授扎染艺术的技巧并展示民间艺术扎染服饰。
树立文化自信更应从娃娃抓起,学校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学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应用的重要阵地。我们培养每一位孩子学习了解传统优秀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伴随学生一起成长。“扎染”这门古老艺术来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不仅仅是传统的代名词,还会成为一种时尚;不仅仅是民族艺术的标杆,还会是民族文化对外的名片。祝愿扎染艺术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开得更艳更久。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