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方向,磨炼自己

——读《致语文教师》

字数:1430 2023-09-13 版名:悦读
  □易 慧
  一本好书,犹如一位良师,催我们反思,促我们奋进,给我们智慧的启迪。余映潮老师的《致语文教师》,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在成长智慧一辑,金句频出,既好读,又很受用。我就撷取感受最深的三个点来说一说:
  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
  在书中,余老师现身说法,一连串惊人的数据,给人极大的心灵冲击。“千余节课的听课记录,上百节课的教学演示……几尺高的写作手稿,1000多篇长短论文的发表……四五双因冬天打字而破损的手套,上百套各类语文试题的编拟……”难以想象,是怎样的坚持,才能结成这样的硕果!余老师将教学研究做到了极致!
  余老师是大器晚成型。他曾因知青下放,错过了10多年的成长。正如他写的:“似水流年,无可逆转。一切都晚于人家,一切都需要时间,一切都脚步匆忙。”
  正因为如此,他格外地珍惜空闲时间,把两步当作一步走。他的绝大部分成果,都是在休息日、节假日和其他业务时间中创造出来的。
  身处教育一线,最大的苦恼就是时间不够用,需要做的事情太多,用于自身成长的时间太少。
  我想:与其慨叹时间太少,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有没有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忙碌在所难免,在闲下来的时候,不妨少点漫无目的地刷屏,多点专注的阅读;少点无聊的八卦,多点有益的思考;少点无效的争辩,多点切实的行动。记住,成功的机会在八小时之外。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
  “人多的地方没有积雪”是一个生动的譬喻。余老师在书中写道:多年来,我常常是一个孤独的行者,走在深深的积雪中,在深不可测的雪地里蜗行,摸索。
  成功之路确实艰难。
  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李白“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因其难,因其险阻,因其孤寂,因其不可预知的危机,有人望而却步,选择更为安全便利的道路。于是,“就多了顺畅,多了安心,多了恬静,多了平俗。多了摩肩接踵随波逐流一生无波的路人。”
  也有人迎难而上,踏积雪,登奇山,涉暗流。于是,“就多了尝试,多了摔跤,多了伤痛,多了冒险,也多了挖掘丰盛创意、感受奇美的舞者。”如果选择止步,就没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选择畏惧,就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如果选择安逸,就没有“吹尽狂沙始到金”。路是开辟出来的,成功是奋斗出来的。
  忍受不同深度的磨炼
  “谁经过了如下技能的痛苦磨炼:教材研读、资料积累、教案设计、作文研究、论文写作、案例分析、教学技能训练,谁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
  业内评价余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学研究的能人,他在三个方面堪称一流,即一流的教研工作、一流的论文写作、一流的教学艺术。
  这样高度的赞赏源于他能忍受多方面的磨炼,常年不间断地在多个方面“专攻”。为了指导学生朗读,他先自己学朗读,一遍又一遍朗读录音,不厌其烦。这让我想到了支玉恒老师,为了练好字,整整花了三四年的时间练写毛笔字。
  这些老前辈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一辈学习的东西了!
  为了研究课堂教学技能,作为教研员,余老师长期深入基层,听大量的课,每课都写小记。他还写教学片段的欣赏,写教例品评,写会议细节的思考……
  他事事身践,淬火而行。50岁走上讲台讲课,70多岁,白发满鬓,依然精神矍铄,活跃在讲台。他的课覆盖各种文体,从小学到高中不同版本的语文教材,都踏足研究。
  就课堂教学研究这一点,他的深度磨炼就无可比拟。要想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正需要这样不同深度的磨炼。
  “早成者未必大成,晚达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余老师的人生经历无疑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找准方向,磨炼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