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后服务策略初探“双减”政策下

□刘 洁

字数:1506 2023-09-10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是创新素质教育理念步入崭新阶段的重要标志,这一政策主要聚焦于前一阶段中素质教育改革未能重视的课后教育环节,意在更充分地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小学校园管理工作者应对课后延时服务这一崭新的教育环节进行分析,结合“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切实做好课后延时服务教育功能的定位工作。以更宏观的视角构建对应的管理策略,由此协调教师参与其中。切实带动学生的课后实践,为“双减”政策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提升智慧教育模式创新,优化多元育人场景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推动课后延时服务模式的优化,能够为课后延时服务提供更前沿的技术性框架。丰富活动的交互模式,使学生获得更加多元化的课后实践体验,从而得到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此,小学学校管理工作者应积极推动校园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工作,提升教师群体的课后数字化模式创新动力,切实打造多元化的育人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前沿的课后实践平台。
  例如:在课后延时服务环节中开展面向学生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者可通过校园多媒体设备的硬件建设,为教师提供智慧教育平台,使教师可以通过对数字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教育情境。如通过为学生放映《时代楷模》系列专题片,借助数字资源构建情境,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岗位的事迹以具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相较简单的说教而言,能使学生以更感性的视角理解多种德育观点,学生易被这种新形式学习模式所吸引,借助延伸教育平台实现个人综合素养的最大化发展。
  二、重构学科教育搭配,优化作业方式
  课后延时服务平台的构建,还为教师提供了课后对学习活动进行直接引导的教育空间。在教师的合理协调下,学生的课后学习效率得到最大化提升,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为此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应协调教师重构课后延时服务环节中的学科搭配。并指导教师结合“双减”政策推动作业模式优化,切实提高学生兴趣。
  为此,应根据年段特点,科学搭配学科及内容,真正实现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而在实际的课后服务中,教师应多布置实践化作业。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生活观察、独立探究方式,直接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
  如在数学课后延时服务环节中,教师可结合课程中的百分数计算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后环节开展商场模拟购物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将扮演不同的卖家与买家,在情境中开展一系列商品的折扣计算,能真正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相结合。以此最大化推动学生数学认知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相较于传统的作业形式而言,实践方式的作业更具趣味性。学生也能以体验感受知识的应用,建立全新的学习视角,最终真正实现个人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
   三、加强校园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课后延时服务平台中,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注重开展系列自主探究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并切实依照“双减”政策推动学生兴趣爱好的养成,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为此,教师要做好校园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建设,为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空间,以此强化教学质量。
  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活动空间。如科学学科,可以协调科学教师带动学生构建多种科学领域的社团。并由科学教师负责指导带动社团中的学生,开展一系列安全且简单的实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借助社团活动更系统地感受科学探究的魅力。只有切实打造多元化的课后社团活动系统,才能保障学生始终以主观兴趣为支撑,参与到各个社团活动之中,最终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小学学校管理中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的具体内涵,并系统分析课后延时服务的实践定位,才能构建科学的课后延时服务管理体系,协调教师开展定向的实践与教研,为课后延时服务进一步优化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西安市碑林区建国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