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去小学化”需要完善立法设计

□沈 峰

字数:1204 2023-09-06 版名:声音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学前教育法草案8月28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初次审议。我国将通过专门立法更好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8月28日新华社)

  当前,各地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非常普遍。汉语拼音、汉字书写、数学计算等小学教学内容出现在很多幼儿园学前班里。有的儿童要在课堂上完成即时作业,还要完成大约半个小时的家庭作业。然而,学前教育“小学化”不仅违背教育规律,而且也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内卷”。虽说近年来,教育部门针对该现象开展了几次专门治理,但成效不大。此番,从立法角度强化这一要求,就是要做到幼儿园“去小学化”有法可依。
  此前,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已指出: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可以想象,每天像一年级的学生一样完成课业,孩子有多少快乐可言?对学习何来乐趣?
  当然,一些幼儿园之所以“拔苗助长”,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期望值是分不开的,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来学数学、背诗读书的。特别是学前班家长,每日接孩子时第一句话便是问今天学了几道数学题,识了几个字……这恰恰是拔苗助长。
  根据前苏联教育家、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佳发展期理论,孩子在学前年龄段最适合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如果幼儿园像小学一样,每天让孩子上课、做作业,会使小朋友产生上小学好苦好累的惧怕感,这种抵触情绪将成为他们以后的学习障碍。因此,幼儿教育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边玩边学是幼儿最适宜的学习方式,才艺教育应该融入平常的游戏教学中,重在陶冶情操,激发学习乐趣。
  进一步看,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不能仅靠一道“禁令”,还需完善监管机制。对于幼儿园小学化的治理,除了严格落实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外,必须全系统治理。不仅要治理幼儿园的小学化,而且要治理早教机构开展小学化学科知识教育,以及治理培训机构面向幼儿开展学科知识教育。教育部门的“去小学化”要求,在2020年之前,主要只针对幼儿园,却管不到校外早教机构,幼儿园严格落实“去小学化”,带来的却是早教机构火爆,孩子去早教机构上学前班了,这种情况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定执行。
  “公立幼儿园什么都不教,学得简单,那之后上小学怎么办?有些重点小学是要提前面试的,面试都很难。”一位妈妈的无奈之语,道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根本上说,幼儿“小学化”是幼升小的压力传导所致。为了上好的小学,家长不得不如此,而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幼儿园也不得不如此。因此,彻底解决幼儿园“小学化”的问题,有赖于科学教育理念的回归、幼儿园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评价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等一系列问题,这都需要通过完善立法设计来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