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应提升作业的合力

□吴民益仲凌

字数:1339 2023-09-03 版名:知行
  “双减”背景下,要想让作业减负增效,减量增质,我们必须提升作业的“合力”,让作业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在语文新课标中,语文的“综合性”“整合性”“融合性”等词语屡次出现,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提出“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作业有“合力”,才是有内涵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力。
  提升目标聚合力

  作业的布置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巩固、提升服务,我们要提升作业目标的聚合力,各项作业要聚合在教学目标上。从大的方面来看,语文作业要聚合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上,要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语言、文化、审美服务。从小的方面看,要围绕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来布置。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那么这个单元的语文作业就要着重围绕着这个单元目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作业中巩固、提升对“点面结合”的理解和运用。
  提升知识整合力
  如读完《西游记》,我们可以让学生画一幅思维导图,以“西游记”为中心,向四周伸出四条分支,分别是“人物”“主要事件”“作家作品”“书中名言”等。每个分支再向四周分出叉支。这样一张思维导图,把《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人物关系、人物特点等清清楚楚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是对《西游记》这本书内容的知识整合,给学生留下了系统、完整、深入的理解。比让学生练一些关于书本内容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更有效。
  提升能力综合力
  语文作业理应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无非是听说读写等,这些能力的发展当然可以通过作业点对点地发展,但是,如果通过一项作业发展多项语文能力,不是更高效吗?例如,教完了《完璧归赵》,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编演一个课本剧。学生为了完成这项作业,首先要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这就发展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学生要把课文改编成小剧本,这就发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最后学生要排练,这就发展了学生的合作、表达能力。这样一项作业把阅读、写作、表达、合作等能力综合在一起,看起来学生只是完成了一项语文作业,但是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提升学科融合力
  学科融合,打破了学科间的壁垒,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方法、思维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核心素养。在语文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已列为专门的学习任务群,要求我们“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所以,我们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布置一些学科融合性的作业。如教学《七律·长征》时,布置学生查长征的历史,这其实是历史知识,让学生查长征的路线图以及主要地点的地形及风土人情,这其实是地理知识,课后让学生学唱《长征》歌曲,在歌唱中体会、表达革命的乐观、顽强精神,这其实是音乐知识,这样的作业融合了语文与历史、地理、音乐等学科,学生的兴趣是浓的,思维是积极的,想象是丰富的,这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有好处的。
  提升作业的合力,这样的作业才是高质量的作业,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