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把握回忆性散文教学的切入点
□郭 琳
字数:1516
2023-09-03
版名:教育理论
当前许多老师在教学中,认为散文教学就是讲解“形散而神不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似知识又似套话的几句话,以不变应万变。无论是回忆性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还是哲理散文,都是一样的课堂教学内容。甚至,遇到散文中有写人,就进行人物形象分析;遇到散文中有写事,就进行故事情节分析,完全忽略作者在特定场景的内心感受。导致把散文教学与小说教学混淆在一起。怎样教学回忆性散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出以下三个切入点。
一、读出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
梁实秋在《论散文》里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回忆性散文,以现在看过去,描写的是过去的事,文章中既有当时作者的情感,又有如今写作时的情感体验。在回忆性散文中,通常存在两种叙述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再感受”。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要点,是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时时处处观照“我”的存在,注意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尽量接近、还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我”的情感,不仅要读出文章表面的“我”的情感,更要理解文章背后叙述者“我”的情感,由此,散文教学才有了正确的落脚点,我们也就教会了学生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二、读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在散文中,作者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我们阅读散文,就要读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散文中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即作者眼里的主观人、事、景、物。
华中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散文是内外兼修、言意结合的文体,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的契合。
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和感情。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客体,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
三、读出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语句章法
回忆性散文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作家写散文时要展现的是他自己眼中的人、事、物、景,要传达的是他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思考和情感。所以,读散文一定要透过个性化的语言,去体察作者的情感。
品析重点词语,读出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如教学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时,教师可以紧扣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赏析。“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住那儿多年了”。所答非所问,从中读出老王内心对家、对温暖、对亲情的渴望。“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话中“强笑”换成“高兴”“激动”等词语朗读,比读中体会杨绛接受老王鸡蛋、香油时的意外、尴尬和为难之情。从中读出作者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时的后悔和自责之情。
总之,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文本特征,用教散文的方法教散文。回忆性散文教学围绕以上三个切入点,既要关注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又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既要咬文嚼字,品味文章精准的语言,又要搭建学生已有经验与作者经验之间的支架,理解作者个性化的情思与感悟,最终实现回忆性散文教学实效性的落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
一、读出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
梁实秋在《论散文》里说:“散文是没有一定的格式的,是最自由的,同时也是最不容易处置,因为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便把作者的整个性格纤毫毕现地表现出来。”回忆性散文,以现在看过去,描写的是过去的事,文章中既有当时作者的情感,又有如今写作时的情感体验。在回忆性散文中,通常存在两种叙述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再感受”。回忆性散文的阅读要点,是分享作者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时时处处观照“我”的存在,注意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尽量接近、还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我”的情感,不仅要读出文章表面的“我”的情感,更要理解文章背后叙述者“我”的情感,由此,散文教学才有了正确的落脚点,我们也就教会了学生这一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二、读出作者的所见所闻及其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在散文中,作者通过记叙、描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受。我们阅读散文,就要读出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散文中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即作者眼里的主观人、事、景、物。
华中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指出,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感受、体验、分享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散文是内外兼修、言意结合的文体,是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的契合。
散文的关键点,不在所记叙、描述的客体,而在记叙、描述中所灌注的作者主体的思想和感情。作者之所以写散文,是要表现眼里的景和物、心中的人和事,是要与人分享一己之感、一己之思。阅读散文,不仅仅是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而是通过这些客体,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
三、读出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和语句章法
回忆性散文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体味散文精准的言语表达,体认与分享作者丰富、细腻、独特的人生感受。作家写散文时要展现的是他自己眼中的人、事、物、景,要传达的是他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思考和情感。所以,读散文一定要透过个性化的语言,去体察作者的情感。
品析重点词语,读出作者个性化的言语表达。如教学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时,教师可以紧扣语言文字对课文进行赏析。“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住那儿多年了”。所答非所问,从中读出老王内心对家、对温暖、对亲情的渴望。“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这句话中“强笑”换成“高兴”“激动”等词语朗读,比读中体会杨绛接受老王鸡蛋、香油时的意外、尴尬和为难之情。从中读出作者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幕时的后悔和自责之情。
总之,散文教学一定要紧扣文本特征,用教散文的方法教散文。回忆性散文教学围绕以上三个切入点,既要关注文章所写的人、事、物、景,又要关注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既要咬文嚼字,品味文章精准的语言,又要搭建学生已有经验与作者经验之间的支架,理解作者个性化的情思与感悟,最终实现回忆性散文教学实效性的落地。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陵前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