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力提升策略

□邓 鹏 刘 聪

字数:2992 2023-09-03 版名: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效果评价等主要部分,结合高中语文的学科特点,笔者提出了建构高中语文“学力课堂”的策略,期为借鉴。
  学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包括个体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也包括个体在接受、理解和运用知识时表现出的能力。多年来,前人学者不断丰富着对于“学力课堂”在内涵、形式、目标等方面多视角的研究。学力的内容研究从单一的强调考试成绩到以生存、发展、迁移、创造为核心的学科综合素养,这是内容研究上的一大进步。学力目标的相关研究也从培养学生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的提升,到转变发展性学力再到创造性学力,进而综合培养学生的发展态势。学力即是学习者凭借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和实践,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包含了学习者自我获取、自我建构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还包括学习者自我超越的态度、知识和能力。因此,学力是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构建学力课堂既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重要教学实践方向。
  教育传播学理论中,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共同组成的,不同的教学环节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探讨教学传播过程各要素视角下语文学力的培养策略,就具有了现实意义和价值。
  挖掘新教材内涵,促进真实性学力的形成。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施行和推广,为学生学力养成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努力适应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脱离教材亦不能照搬教材。因材施教的方略在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个性化的思想,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组织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同时要遵循语文新教材的设计理念和规律,采用适当的方法,设计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应试教育通过同一题型反复训练来提高得分能力,这种认知能力是不可广泛迁移、不可持续的。而教师基于教材、学情,同时利用真实的情境,才能助力学生产生真实性的学力,真实性学力不是碎片化知识的简单堆积,而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以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为中心的学习能力和动力,是可迁移、可持续的。以学力养成为导向重新组织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必备品质,也是提升学生学力的必要条件。
  帮助学生改变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帮助学生,由原先单纯拷贝知识到关注自身知识体系构建上来。学生能否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的这些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力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共同体,为“学力课堂”注入动力。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语文学习小组。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分配时间给学生深度思考、合作探讨和展示的机会。教师培养好学生的学力之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学的动机,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生成。积极健康的学习观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良好的学习观的养成,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扮演好学习积极分子的作用,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接收者,学力的养成在客观上使得接收教学知识的行为具有了积极的主观能动性,这对于学习效果的提升是大有助益的。
  促进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为“学力课堂”提供持续性保障。合理的评价能起到诊断、导向、激励、发展学生的功能。首先,教师要从传统的只注重终极性评价向看重过程性评价改变;同时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评价而忽视情感方面的评价,要加强知识、技能、情感三者的学力评价体系。比如学生在讨论分享的过程中多关注细节,有学生积极帮助了同学,教师要对该学生给予即时的积极评价,给其他学生做出榜样,侧面推动其他学生乐于帮助他人和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准确和具体化,往往是细节才能最感染人。然后,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一是能让学生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学习过程;二是通过同学间的互评能促进学生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发挥,同伴的评价往往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最后,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语文“学力课堂”,让语文学习过程可视化,如视频录播系统的利用,可以反复观看,是帮助评价分析教师和学生的交互行为的工具。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构建内容全面的学力评价体系,及时有效地反馈评价结果,促进学生提升学力水平。
  语文教师要塑造自身魅力,要构建自己的吸引力第一法则。学生往往更喜欢的是互动式的课堂,在这种课堂模式下,人际交流更加充分,基于此,教师要改变师生观念,从不对等的师生关系到平等的对话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和鼓励学生,如重视学生提问题的开放性,教师要学会保护提问题学生,要学会用赞赏的眼光看学生。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状态。有研究表明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发展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具有莫大帮助。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创新培育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文学视野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去欣赏世界、感受世界、描述世界、赞美世界,注重学生美好心灵的培养,将立德树人落在实处。一要关注对人文历史资料的收集,注意跨学科整合知识,促使学生深刻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二要多参加和组织一些语文竞赛,如语文小课题的评比,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学会探索,培育学生获取素材的能力;三要尝试开展语文研学活动或利用好语文社团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四要尝试开展语文分组辩论赛,对诸多社会现象、文学现象的利弊进行正反方探讨。在综合思维上,注意板书和板图的设计,同时要注意大单元学案的设计与知识整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学校要加强教师培养,加大语文“学力课堂”的宣传。假如教师和学生是“学力课堂”开展的践行者,学校则是“学力课堂”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者。首先,学校应定期邀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和课堂教学指导,帮助教师及时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为“学力课堂”的实施提供方向。其次,学校应当试点先行,示范引领,让语文组内的骨干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为语文“学力课堂”的开展树立榜样,其余教师也全面跟进,全员开课,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以加强组内的交流。最后,学校应当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们根据“学力课堂”的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课题研究,以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推广成功的研究成果,为“学力课堂”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及时了解语文“学力课堂”的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是十分有必要的,研究发现语文“学力课堂”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目标,凸显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力,本文也从学生、教师、学校等角度出发提出高中语文“学力课堂”的构建策略。由于新教材使用的时间不长,“学力课堂”建设的影响因素不仅涉及学生、教师、学校方面,还涉及包括家庭、社会大环境的诸多综合性因素,未来需要继续进一步研究。
  本文系珠海市教育科研“十四五”规划第一批(2021年度)“单元主题教学模式下高中语文学力课堂的建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ZHGHKTG176)的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实验中学邓鹏;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刘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