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二十大精神 指导学校管理实现三个转变

□王平生

字数:1126 2023-09-03 版名:理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必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尊重教育规律进行科学管理和转型升级,以科研兴教为途径,促进学校管理实现三个转变。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所谓粗放型,就是以教育资源的高消耗低效益为特征。如大量消耗人力物力,师生在时间上高投入,拼体力拼精力,加班加点补课,搞题海战术,工作科技含量低、实效差。目前不少中小学校仍处于粗放型工作状态之中。这种状况不改变,势必严重影响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所谓集约型,就是提高教育教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以科研兴教为着力点,时间投入少、工作实效高为特征。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教育应着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提高办学效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挖掘教育内部的潜力,以内涵发展为特征,为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努力。
  由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
  目前不少校领导整日奔忙于迎来送往的事务中,很少有人沉得住气、坐得下来搞教育教学研究。什么样的领导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研究型管理,要求领导、教师注重学习新理念、新技术,提高教育实效。带动激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探索,掌握教育规律从而取得成效。研究型的最大特点是注重搞教研科研,向教科研要质量。
  目前不少学校的领导,过于偏重以行政权力治校,行政型领导居多,人格感染力强的领导不多。校领导的学识渊博程度,距离党、国家和人民的要求距离较远,文化功底不足,“书卷气”过少,学者型校领导更少。如果我们的校领导多一些像陶行知、蔡元培、魏书生、王思明那样,以学识和人格等感染力去领导管理学校,就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教育实效。
  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所谓理论思维,是指教育管理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依据一定的系统知识,遵循特有逻辑程序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揭示和把握管理者领导的过程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为根本任务。目前我国大部分教育管理者仍然是经验型的,其工作常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少主动创新,这可能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硬伤。
  理论思维有助于校领导超前意识的培养。校领导要领导学校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前进,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了解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可能和趋势,进而指导现实。理论思维可以揭示和把握领导过程的内在本质和一般规律,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又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这样,校领导对事物的认识便有了一个“提前量”和科学预见。
  总之,学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事务型向研究型转变,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是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是实施科研兴教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