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建设是紧任务也是大课题

□何春奎

字数:1239 2023-08-30 版名:声音
  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现代生活下,心理问题犹如“感冒”,几乎人人都会遭遇。近年来,伴随社会期望值过高、“主业”非必要外延、晋职晋级“僧多粥少”、评价考核“一刀切”等职业特性,以及子女教育、家庭经济、人际关系等个人因素的共同作用,教师群体职业倦怠、人际敏感、偏执敌对、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易发高发,由此导致的一些极端事件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心理健康不容忽视,教师群体的心理建设,既是紧任务,也是大课题。
  善用“工具箱”,既“减负”也要提气。教师群体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高强度的情绪劳动以及工作压力,是事实也是现实。近期,温州市教育局在《关于进一步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爱工作的十条措施》中提出: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每周可享受半天,也可用课后服务时间兑换“‘双减’假”;安徽蚌埠等地也制定了相应措施,以此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提高职业幸福指数。这既是对中办、国办《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的再落实,也是结合实际创造条件舒缓教师身心的一个创新举措,真正将教师减负落在点子上,值得点赞。此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用好政策“工具箱”,多办实事增加教育投入,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全社会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营造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社会氛围。
  优化“内环境”,营造顺心氛围。校园是教师工作的主要场所,大多数职业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都来自学校这个内环境。首先,要加强校风建设,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宽心顺气的工作氛围。一所具有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学校,教师工作有激情有干劲,人际处理舒心顺畅,事业发展虽有竞争但更包容,这对于教师心理建设益处多多。其次,学校领导要深入到教师中去,了解一线需求,解答工作困惑,让教师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帮助。再次,要建立完善教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邀请专业人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团体辅导和减压放松等活动,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让每位教师调整心态,积极生活,快乐工作。此外,学校要见缝插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支持。
  用好“调适方”,改善自我亚情绪。心理问题向来隐秘,外人难以发现。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会堆积一些亚情绪、负能量,教师要当好“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主动调节情绪,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和掌握一些心理调适方法,做自己心理健康的“守门人”。要改善认识,树牢“三观”,坚定教育理想,以此增强心理韧性、弹性和宽容度,适应职业的时代需要;要适当减负,划好工作生活的时空界限,从一切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要调节情绪,比如通勤路上发发呆,回到家后放放空,经常读书开阔眼界和心胸,培养多方面兴趣转移注意力,利用工作间隙在学校操场上走一走,等等。及时消除不良情绪,避免情绪郁积,增强情绪的调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