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团队

字数:1545 2023-08-30 版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团队历经30年,在传承中发展,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强、具备较高科学素养、具有家国情怀、积极进取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坚守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团队建设成效显著
  团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加强队伍建设,自觉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深入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秉承“学高为师、乐教敬业”的职业操守,争做“四有好老师”,做到“四个相统一”,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广受师生好评,涌现了心有大爱、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以团队党员教师作为骨干力量组建的旅游学院教工二支部荣获“第三批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团队负责人潘秋玲先后荣获学校“五一巾帼标兵”和“陕西省教学名师”称号,团队成员先后荣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二、坚持立德树人,助推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
  团队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抓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团队成员作为骨干力量深耕专业建设,积极构筑坚实育人阵地,获批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学校首个非语言学科的硕士学位点;于2021年获批地理学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是学校唯一授予理学学位的学科。目前,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2014年获批“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获批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019年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紧盯前沿问题,提供高质量科研服务
  团队成员坚持理论与应用研究并举,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近年来,团队获批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13年,推动学校与陕西省旅游局合作共建“陕西旅游研究院”,潘秋玲任院长,团队聚焦陕西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先后为陕西省旅游局等机构完成《陕西“门票经济”转型研究》《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旅游枢纽建设研究》等十几项重要研究任务,参与诸多旅游政策的研究和制定。4位成员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聘为智库专家。
   四、发挥科教优势,构建学生成长成才关爱机制
  团队成员积极发挥科研优势,坚持科研反哺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团队成员主持的科研项目为支撑,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赛、专业竞赛等。近5年,团队成员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各类项目12项,省级32项。
  五、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开展科研公益服务
  团队成员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投身陕西脱贫攻坚,主动参与陕西省旅游局在全省开展的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深入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位于秦巴山区的安康市汉滨区、紫阳县,完成《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七里村扶贫旅游规划》《安康市紫阳县双安镇白马村扶贫旅游规划》,为贫困村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主动参与学校对口帮扶的特困地区——镇坪县、旬阳县蜀河古镇景区、镇安县塔云山景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编制完成《安康市镇坪县城关镇白坪村扶贫旅游规划》,取得良好建设成效。蜀河古镇景区2020年获批4A级旅游景区,助力学校连续四年荣获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集体。
   六、强化接续与传承,建成持续发展共同体
  团队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极高科学素养、家国情怀、老中青梯队人才相益互补的教师共同体。潘秋玲教授组建的“区域旅游与城乡社区规划教学团队”2014年获批陕西省教学团队,组建的人文地理学学科团队2020年入选校级建设支持团队;潘秋玲教授带领团队成员讲授的《旅游地理学》和《旅游资源与开发》2门课程,获批陕西省线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陈乐副教授带领的“面向空间协同的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被推荐申报陕西省教育厅 2023 年度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