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阅读中生存

——读《教育的细节》随笔

字数:1511 2023-08-30 版名:悦读
  □杨 春
  开卷有益,何益之有?若有困惑,可阅读朱永通老师佳作《教育的细节》中的《教师何以在阅读中生存——教师阅读三问》《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一问:现在教师为什么不读书?
  答曰:教师累。有一位青年教师在家猝死。据他好友说,这位老师工作上勤恳如牛,任劳任怨,身兼数职,常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劳动,即所谓过劳死。有位校长聊起教师读书问题,总要反复强调,教师平时忙得不可开交,压力非常大,读书之事只能积极提倡,慢慢期待,不可用力过猛,否则会适得其反,徒增教师的精神压力。再看吴非老师发表《教师的一天》,几乎是每个教师的真实写照。
  阅读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打开一本书,不知不觉沉浸其中,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心境。教师没有美好的生命状态,难有美妙的阅读欲望,何来开卷有益?
  二问:现代教师为什么需要读书?
  答曰:现代教育的需要。衡量现代教师的三个标准:做一个开放的教师,做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三个标准既有次序上递进的关系,又互相关联。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总是持有开放的生命状态,与这个世界、与他人、与自己时刻进行对话。作为现代教师,读书扩展教育视野,回归教育常识,磨砺个人思想,构建现代教师的“思想资源库”。
  读书,读“无字书”,读懂所处时代,汲取现代公民所必需的营养;读懂身边的人,获得滋养专业成长所需要的修养和学问。读书,读“有字书”,有利于现代教师拓展视野、训练思维以及涵养胸襟。读书,“为人生”的阅读,是基于人的生命、健全人格、有益于变化气质,提升人生品质的阅读。读书,“为专业”的阅读,是基于获得常识、学识与见识,有益于丰富思想、提升教育素养的阅读。
  提升教育素养的阅读,我认为教师不仅要钻研学科知识,而且要学习认知心理学,因为“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加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语言、记忆、问题解决、创造性和思维”。教师只有了解儿童每个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学习儿童听得懂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与儿童有效对话,促进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提升教育素养的阅读,教师还需了解儿童脑神经科学,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运用到课堂上,如“运动能增加通过脑部及全身的血液流量,而脑中血液充足对海马(形成长时记忆的区域)有效地发挥功能尤其重要……研究表明,在学校多开展身体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此读书,既可学以致思,又可学以致用,不亦乐乎!
  三问:现代教师怎么读书?
  答曰:开卷有益。开有益精神发育之卷,获得现代教师所必需的基本常识和内心生活;开有益于专业发展之卷,获得现代教师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和思想能力。
  朱永通老师总结有效读书方法,有问题意识地读书,目标明确,大致可采取以下两种读书方法:
  一是“一本书之用”法,即读书不在求多,在于读透。读透,指精读一书,深入探析,逐次研求,不入其门,不获其趣,绝不释卷。这个方法,元人陈秀明在《东坡文谈录》有载“东坡与王郎书云: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读书取之精华,化为受用无穷之思想。读书,养成今日书今日毕的读书习惯,书买来即读,不要搁,所读之书未毕,绝不另添他书,否则东一榔头,西一榔头,不断掘井,却永远没水喝。
  二是“三化妙用”法,即善于消化,重在转化,关键是内化。“三化妙用”法,大致有三种常见的做法。第一,循序渐进,分阶段推进。这个做法适合入职不久的教师,先从教学技术类的图书入手,过渡到理论书的咀嚼上,最后进入“啃读”经典原著的阶段;第二,做读书札记。第三,以写、编促读,变读者为编者、作者。
  读书,明古鉴今,知书达理;读书,知晓昨天,预见明天;读书,重塑大脑,再造灵魂;读书,使头脑敏锐,使目光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