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的培养

□王 磊

字数:1545 2023-08-27 版名:教育理论
  语感是一种主体对语言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生成能力和判断能力。具备了良好的语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言语之精妙,洞见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更能使之步入丰富而又美妙的精神世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感训练,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在教学中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地发挥语文课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诵读体会,理解感知
  读是语感形成过程中最有效的言语实践方式,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只要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气象万千,就能让学生从感性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对文章进行主观的消化吸收,不知不觉间诵读的已经是自己的东西了。当然,在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及作者的情趣表现出来,同时探究一些语言规律,把握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理解语序、标点、停顿作用。掌握语音的轻重、语速的缓急和语调的抑扬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
  二、创设情境,熏陶感染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感受,重视运用形象的语言、色彩鲜艳的图画、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甚至有用的实物,创设情境,使学生加深感受,将情感和语感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栩栩如生的立体画面,在脑海里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学生如能运用形象思维展开想象,把自己置身其中,他们才能进行主体的全方位的感受和体验。如《雨点》这一课,在指导学生阅读“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这句话时,我问:你有没有散过步,散步时是什么心情,全身有什么感受?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快说出了:我散步时很高兴,散步时很舒服。有了这种基础,学生便很容易得出:这句话应该读得舒缓些。如此,就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境界,读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
  三、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会有多大。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我坚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境遇,使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入情入境。如在教《小马过河》时,先让学生想象生活中自己帮妈妈做事时的情景,体会小马兴奋喜悦的心情,进入角色。在指导朗读词句时也要联系实际加深体会,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妈妈做事。’”这句话,让学生想想平时连蹦带跳是什么样儿,模仿一下动作,要读出小马欢快的语气和急不可待的心情,要注意重点词语“连蹦带跳”“很愿意”重音的变化,还有“怎么不能?”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做出相应的表情;又如:“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可是离家很远了。”在指导朗读这句话时,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不是也会想起妈妈,体会小马此时左右为难,依赖妈妈的心情,并能读出犹豫的语气,脸上显露出为难的表情。这样教学,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达到深入体会课文感情的目的。
   四、活动锻炼,强化语感
  语感的培养,除了要通过反复诵读积累,在生活中领悟之外,还要适时地利用课外时间多看课外书,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从而培养语文的语感。教师可以在大纲推荐篇目的指引下引导学生有选择地进行品读,用心品味作品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形成语感的过程。也可以多开展诸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等语文课外活动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强化语感的训练。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语感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不断探索,不断找寻更合理有效的培养途径,使学生高品质语感的形成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