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山村写意

□解维汉

字数:1717 2023-08-23 版名:文苑

  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奔赴云南建水市西郊,游览著名古村落团山民居。
  这里是600年前明代汉族张姓家族的居住地。走进村口,就发现这里的房屋建筑不是一般的砖瓦旧房,处处都是粉墙黛瓦翘角飞檐的特色民居。高高矗立的两层三间东寨门,采用牌楼式单孔拱门结构,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多处设有瞭望口和枪眼,成为村东抵抗土匪侵扰的防御工事。东寨门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右边巷子里不远就是“将军第”,门脸不大,走进去天宽地阔,院内是一处四围房舍包围的四方天井。宅第里像这样的天井竟有七个,每一处房屋门窗都有精美的木雕图案。“将军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张和在“辛亥临安起义”中平匪建功,被云南都督蔡锷委托为国民革命军第四营营管带兼稽查员,并授予其府宅“将军第”匾额,成为十分显眼的荣耀。如今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宅里仅存翁妪留守接待游人,有人居住的房子起码不显得阴冷。
  进入张家花园时我被惊到了,一座青石砌就的莲池端居正中,周围房舍井然有序,祠堂是平日待客活动祭祀的场所,还兼做戏台,左为公子读书之处,右为小姐绣楼女红之处,严守男左女右习俗。高高的戏台悬挂楹联:“祖风昭穆垂青史;昆业辉煌衍盛名。”这是一座城堡式的私家园林,房屋建造者张国义、张国民兄弟两个早年赶马维持生计,后来在个旧开矿经商成为巨富后,光绪三十一年寄钱回乡建造了四进宅院、花园池塘和一座碉堡,还有吊脚楼,木雕、石雕、砖雕,格调不俗,美不胜收。张家花园修建水塘时,掘土堆山,栽上一棵大榕树,今已过百年,枝叶婆娑覆盖着一大片场院,村里人称它为全村的“风水树”。
  再向前走,便看到了耸立着妖娆的锁翠楼,从单洞门出去,只见山青林密,流水淙淙,异常清静。楼旁有座“上庙”,昔年的殿堂神像全无,右边做了餐馆,左边成为书店,陈列着很多云南、建水、团山乡土历史的精美书册。后面的敬圣堂不知以前奉祀何方神圣,现在则是讲堂,我们去时,看到里面像是正在举行培训会,门外的楹联特别有趣:“绍绪仰斯文,识大识小;趋庭传玉教,学礼学诗。”古人一直好学,今人仍然好学,只不过学的内容不大一样,但同是在充实自己。
  许多山村荒芜衰落,缘何团山村传承有序、人丁兴旺?我在张氏宗祠里找到了答案。这座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正堂悬挂“绳其祖武”匾额,祠门柱联:“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门楣刻写“百忍家风”,墙上嵌有张氏的“百忍宗派”石碑3通,录有始祖张福及各支系姓名,院内方碑刻着张家祖训:“莫言人短,莫道己长,施恩勿讲,受恩不忘。”“忍”才是张氏一族传家之宝。
  团山村以张姓为主,始祖张福原居于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明初洪武年间因贸易经商来到临安,几经辗转定居团山。清光绪年间,张氏后裔走出寨门到个旧开矿挣到钱财便回乡建宅,村里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座,宗祠1座。滇南特有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跑马转角楼”在这里都可以见到。“百忍家风”是团山张姓族人的精神象征和心中的天灯。相传唐高宗年间,泰山脚下的远祖张公艺,慷慨好施,济危扶困,待人大度,遇事善忍,被当地人称为张善人。后来唐高宗封禅泰山,路经张家庄时便移驾张府,询问张公睦族之道,张公写下一百个“忍”字呈上,高宗随即御题“百忍堂”并诏告天下,自此张氏族人便以“百忍”为堂号。在千年岁月里,张氏家族以“百忍”为安身立命之术,不与人争,不与世争,以百忍家训熔铸自身,培养后代。团山村也完整保存了十九世纪滇南乡村风貌特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2006年被世界濒危遗产基金会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保护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被评为“国家特色景观名村”。
  如今团山村成为热门旅游点,每天有两班小火车载着几百名游客从建水到达团山村旅游,而且火车票一票难求,需多日前预订。早在1936年碧临屏铁路全线通车,由于团山村张氏前辈承担了较多的修路费,铁路公司特别在团山村设立了停靠站点一直延续到今,团山后人至今仍在享受前辈的余荫红利。
  青石铺就的小巷,飘散着古村淡淡的烟岚,令人感觉回到了遥远的从前。偶尔遇到一群群美术生打开画板静静地描绘团山村的古老建筑,俏丽的飞檐、葱翠的榕树、斑驳的粉墙都飘逸地定格凝固在画册里,也长久地留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