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育人实践
□陈晓峰
字数:1481
2023-08-20
版名:理论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爱国企业家精神内涵丰富、特质鲜明,彰显时代价值和独特魅力,可以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将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一方面,因时制宜融入爱国企业家精神。高校教师讲授思想政治课要从教材出发拓展教育内容,因时制宜讲述爱国企业家事迹和伟大成就,巧妙融入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际出发,重视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精神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相契合,探索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和内心期待。南通大学王敦琴教授主编《张謇研究精讲》,十多年开课实践赢得普遍赞许。西南大学周鸣鸣老师从2005年开始,面向全校开设课程——《卢作孚与北碚文化》,每周3学时每届10周,荣获重庆市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集美大学林德时老师从2001年起开设公选课《陈嘉庚精神研究》,授课34学时。诚毅学院成立后,先后面向全院、全校开设课程《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厦门大学王付兵老师主持,施雪琴教授、沈燕清副教授联合讲授课程《陈嘉庚精神与华侨华人史》,立项为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这些高校积极参与爱国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开发,弘扬学校历史传统,形成师生价值认同,影响深刻而久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故事、阅读人物传记、观赏文艺演出、参观场馆故居等形式,利用爱国企业家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企业家精神包含丰富的内容,诸如真挚的爱国情怀、成功的商业实践、顽强的奋斗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坚守的诚信品质、超常的社会担当、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淳朴的节俭美德等方面。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高校教师深入挖掘以后,将会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00”后、“05”后甚至“10”后而言,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有所感知的,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就需要更丰富的载体和场景。如何把握育人规律与个性化成长需要,让爱国企业家精神“立体式”发展。
一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扩大覆盖面。坚持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协调推进、互为补充、并驾齐驱,优化整合教育路径,各渠道各环节共同作用,多元参与形成教育合力。既结合实际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坚持引领价值导向;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隐性”与“显性”相融合,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穿透力。高校应将爱国企业家精神与学术探讨、文艺演出、读书讲座、环境布置等有机结合,让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新兴媒体运用为契机提升参与度。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吸引力非常强,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通过微视频、音乐、动漫、图片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形式,将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传播延伸至网络平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认知、心理需求。
四是坚持“践行”与“明理”相融合,以社会实践为手段提高实效性。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需要将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感性认识提升紧密联系,彼此相互映射、立体互动。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主要有参观考察、实践调研、志愿服务、创业教育等方式,参与时状态是轻松愉悦的,效果往往是明显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接力赛,也是马拉松,需要各方接好棒,协调、持续发力,才能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方面,因时制宜融入爱国企业家精神。高校教师讲授思想政治课要从教材出发拓展教育内容,因时制宜讲述爱国企业家事迹和伟大成就,巧妙融入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高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际出发,重视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精神与传统文化、时代精神相契合,探索开发具有个性化的校本课程,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和内心期待。南通大学王敦琴教授主编《张謇研究精讲》,十多年开课实践赢得普遍赞许。西南大学周鸣鸣老师从2005年开始,面向全校开设课程——《卢作孚与北碚文化》,每周3学时每届10周,荣获重庆市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集美大学林德时老师从2001年起开设公选课《陈嘉庚精神研究》,授课34学时。诚毅学院成立后,先后面向全院、全校开设课程《陈嘉庚与陈嘉庚精神》。厦门大学王付兵老师主持,施雪琴教授、沈燕清副教授联合讲授课程《陈嘉庚精神与华侨华人史》,立项为福建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这些高校积极参与爱国企业家精神校本课程开发,弘扬学校历史传统,形成师生价值认同,影响深刻而久远。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可以通过讲述经典故事、阅读人物传记、观赏文艺演出、参观场馆故居等形式,利用爱国企业家典型事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企业家精神包含丰富的内容,诸如真挚的爱国情怀、成功的商业实践、顽强的奋斗品质、强烈的创新意识、坚守的诚信品质、超常的社会担当、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淳朴的节俭美德等方面。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高校教师深入挖掘以后,将会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00”后、“05”后甚至“10”后而言,他们对国家的发展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有所感知的,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就需要更丰富的载体和场景。如何把握育人规律与个性化成长需要,让爱国企业家精神“立体式”发展。
一是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扩大覆盖面。坚持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思政”课程设计协调推进、互为补充、并驾齐驱,优化整合教育路径,各渠道各环节共同作用,多元参与形成教育合力。既结合实际探索开发校本课程,坚持引领价值导向;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断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坚持“隐性”与“显性”相融合,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穿透力。高校应将爱国企业家精神与学术探讨、文艺演出、读书讲座、环境布置等有机结合,让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新兴媒体运用为契机提升参与度。新兴媒体对大学生吸引力非常强,成为他们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高校通过微视频、音乐、动漫、图片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形式,将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资源传播延伸至网络平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认知、心理需求。
四是坚持“践行”与“明理”相融合,以社会实践为手段提高实效性。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需要将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感性认识提升紧密联系,彼此相互映射、立体互动。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主要有参观考察、实践调研、志愿服务、创业教育等方式,参与时状态是轻松愉悦的,效果往往是明显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接力赛,也是马拉松,需要各方接好棒,协调、持续发力,才能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