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师团队
字数:1275
2023-08-16
版名: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西北大学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教师团队由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负责人李保国教授领衔,涵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教学名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20余名骨干教师,坚持心怀大我、立德树人、科研攻坚、奉献社会,近四十余载坚守和接续奋斗,推动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守好“中央水塔”,当好秦岭卫士。
一、国之所需,心之所向,献身秦岭护祖脉
聚焦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战略决策,着眼秦岭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历经数十载不懈努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金丝猴野外研究基地”,全面揭示了其种群稳定机制,提出了金丝猴社群是独特的“重层社会聚合模式”这一观点,打破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于重层社会进化的认识,向国际生物学界发出中国最强音。编制《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纲要》《陕西省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等重要文件,推动“秦岭四宝”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迈进高质量发展阶段,为国家建设基因工程提供生命经济时代战略性资源。
二、知行互鉴,甘为人梯,砥砺耕耘育英才
精心打磨金课教案,致力于一流学科建设,先后获批国家精品课2项、省级精品共享课1项、省级精品课4项,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助力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已成为西北大学现有11个ESI全球前1%学科的重要组成。培养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5篇,核心期刊论文103篇,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00余项,荣获IGEM国际金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三、矢志不渝,刻苦钻研,终生治学垂典范
团队30年如一日,瞄准国际科学前沿,申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持续刊发重要影响力文章,在《Science》《Nature》等权威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其中,李保国、齐晓光教授在国际著名刊物《Science》上发表了《适应寒冷气候促进了亚洲疣猴灵长类的社会进化》,创建了中国学者对灵长类社会进化的新学说;严健教授在国际著名刊物《Nature》上发表了《系统解析非编码DNA突变对转录因子结合的影响》,为中国生物基因研究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作出了突出贡献。完成《陕西植被》《金丝猴研究进展》等多部专著,参与《中国植被》撰写,为陕西省、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动植物分类、生态和植被区划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四、引领带动,服务社会,守护生态泽后辈
李保国教授带领团队为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主导完成《中国灵长类动物生存状况报告》,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上代表中国提出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物种名单,扩大秦岭珍稀物种保护范围,进一步完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带领3000多人次志愿者,坚持18年为秦岭动物保护植树10万余棵,打通种群迁徙通道,荣获团中央等九部委联合颁发的第九届母亲河奖。
团队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在CCTV、日本NHK、英国BBC的全球科学媒体上讲述中国秦岭、金丝猴世界的故事,增强大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团队为省政府开展珍稀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面提供智库服务,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西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