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么一汪水

□陆凤萍

字数:1572 2023-08-16 版名:书卷人生
  初见《受戒》,是在一个天澄如水的秋日午后。
  那年,我已过而立,蜗居小城,相夫教子,日子平庸、琐碎,还有点点压抑。唯一的乐趣就是静坐一隅,品味书香。那天,我又盼到了自己独享清欢的幸福时光——我捧起了汪曾褀的一本短篇小说集。
  随意翻开,看到《受戒》这个题目,我以为是一篇写清规佛事的文章,心中的思绪似窗外的那潭秋水,平静枯寂。只是不知不觉,如清风徐来,水波荡漾,我蓦然心动、神清而气爽——这样质朴自然的风俗画,这样淳朴灵秀的一对主人公,与我想象中的情景和人物怎么完全不同呢?
  阳光西斜,映照着那汪波动的秋水,烁烁地闪亮。故事看完了,我心中充溢着满满的惊疑与新奇。咦,这样敦厚古朴又漂亮明媚的殷实农家,桃源乐土,怎么如此熟悉、如此亲切呢?我的心隐隐地悸动着。一想,呵,小英子家的房子,不就是我记忆中的乡村老家吗?她家的生活,不就是我印象中老家人的生活吗?这样极富浓厚地域风情又清新纯美得如水洗过般的文字,是小说吗?怎么像散文、像诗呢?不,是清丽淡雅的自然画卷,是婉转悠扬的田园牧歌,是回味无穷的陈年老酿……不是吗?文中没有佛寺的森严板正和佛徒生活的单调清冷,而是与之相反的生气盎然而温情浓郁的凡尘生活的画面与情致,异常朴实可亲而又给人浓烈情思和别样美感,真正是清纯如水,生动如画:
  坐在天井里乘凉、坐在石磙子上看场、水牛打汪、煮猪食、腌咸菜、崴荸荠,用手捋荸荠小葱样的空心圆叶子,哔哔地响……这些原汁原味的村居图,都是我儿时实实在在的生活啊,零碎琐杂,平俗至极。但如此平俗的场景怎么就写得这般动人、迷人、醉人呢?我的心怦怦直跳,似乎不相信世间竟有如此投合我心意的小桥流水般清冽、甘甜、淳朴而极具情味的文字,激动之余,竟觉得作者是知晓我的审美与喜好,专为我写的一般。
  确乎,《受戒》给了我太大的感动与惊喜。
  要知道,进城以来,对于乡村老家和往昔光阴,对于村野景致和乡土风俗,我无时无刻不怀着深切的眷恋与思念。无奈深陷闹市,无法亲近,难免心生怅郁烦闷,而《受戒》中处处漫溢的熟稔而厚醇的乡野气息和热烈的人间烟火对我无疑是莫大的疏解与慰藉。
  最大的收获,就是激发并坚定了我今生的理想——受文学之戒,写心仪之文。
  事实上,《受戒》并无特别的故事,除了用诙谐且富有情趣的笔触描画了一个叫荸荠庵的小庙里的和尚们的种种日常,还有就是小和尚明子与农家女小英子之间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情节松散,内容疏淡,却新鲜灵动,自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与诗性,而那看似清淡如水然韵味十足的语言则意趣横溢、别有情味,美得令人心醉。尤其文中流露的对风土人情的欣赏珍爱之情,以及乐观向上的精神底蕴更是独具特色,让我心底溢荡起一种无比喜悦、积极的情绪。忽然就觉得生活是如此简单而美好,内心是如此单纯而丰盈,写作是如此率性而自由。
  诚如满怀柔情又一派天真的汪老自谦所言,他是写不出有分量、有气魄的主流作品的,这是家乡的水给予他的散淡平和的性情决定的——我的气质是一个通俗的抒情诗人。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与成全,如同我的家乡兴化和汪老故乡高邮上的相近,同为水乡人的我性格和汪老的气质恰恰也是十分相似。
  幸运的是,《受戒》如水般的诗情与温馨无形中荡涤了我胸中的郁垒,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明净与欢快。
  于是,身为家庭主妇的我试着拿起了笔,记录自己平常生活中发现并喜欢的小景小致、小情小趣,在力求温暖人心的同时,我的生活也不再拘束,不再郁闷,变得自在、充实与愉悦。当然,我也没有辜负当初与《受戒》的相遇。如今,书籍报刊依然是我的挚爱,汪老的著作亦收藏了不少,《受戒》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捧读,总会激起我对世俗生活深深的感激与浓浓的爱悦。
  流年似水,长长且淡。对每天平常的生活,对身边寻常的景物,对滋养自己的一方水土,我将永葆赤诚与热爱。哪怕我的文字永远不会如《受戒》这般情韵绵长、滋味悠长,但我的人生因这一汪水的滋润,纯净、诗意、温润,我已心满意足。